生活圈、交際圈、同學圈……生活中的這些各式各樣的圈子,誰都很難脫離。但你是否想過,某一天,其中一個圈子會對你的事業產生幫助呢?尤其是想跳槽急著找下家時,或在招聘會的人海里苦尋無果時,說不定微博上好友的一個轉發信息、一句推薦的話,就能讓你的求職得到轉機。
目前,一種被稱為“圈子招聘”的招聘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求職者的青睞。一些企業在專業網上論壇發帖、開博客或在MSN、QQ等即時通訊工具上發布招聘信息,吸引求職者應聘;一些求職者也通過上述形式求職,二者成功對接架起了求職應聘橋梁。
招聘者:微博上招兵買馬
“我公司現招聘網絡維護人員2~5人,有意者請在QQ上加我為好友,或直接聯系××微博。”春節過后沒幾天,在微博上發出這條招聘信息的市民魏新剛嘗到了“圈子招聘”的甜頭。
記者通過QQ找到小魏,他表示,雖然公司的人事部門也在一些招聘專業網站上投放了廣告、發布了招聘信息,但都“效果一般,收到的簡歷都不太符合要求”。看到同事中很多人在用微博,便想到用這個渠道廣而告之,發布“求賢”信息,沒想到的是,一周之內,小魏就招到了兩名合適的應聘者。“后來我琢磨,看博客、聊QQ的人經常都是同行,針對性強,命中率高。”小魏笑著說,“看來目前利用網絡的‘圈子效應’來招兵買馬是個好方子!”
利用“圈子”招聘者不止小魏一人。近日,在漳州媒體工作的小周將老同學委托她發布的招聘信息寫在了QQ上,“某廣告公司正招聘公關人員1名,有意者請速與我聯系。”很快就有不少朋友與她聯系。在她的介紹下,兩名同是媒體圈的朋友跳槽到了老同學所在的公司。“同學認為有媒體從業經驗的人很適合做公關工作,帖子都在媒體人的好友間傳播,受眾群準確,所以托我發布信息。這種方式類似于‘內部員工舉薦’,方式效率挺高的。”小周說。
求職者:利用網絡尋求機會
已工作三年的小林在市直某事業單位一直很穩定,最近卻突然困惑起來。“周末空閑的時間不知道做什么好,睡覺浪費時間,外出又不是我的愛好,于是想找一份不耽誤正常工作的兼職。”于是,她宅在家里閑暇之余就在豆瓣網、漳州小魚等網站或論壇看轉帖、上微博看新鮮事。巧的是,朋友轉發的一條“某某網絡傳媒公司急需一名文案”的微博,激起了她的興趣。于是第一時間發了簡歷過去。三天后,遠在珠海的這家公司和她取得了聯系,“在家做文案,做好后利用網絡遠程與公司交易!”小林笑著告訴記者,把時間充分利用好,又賺了外快,蠻好的!
在勝利路一家保險公司工作的藍小姐則借助“圈子”順利跳槽。原本在公司做內勤的她,無意中加入一個保險行業的QQ群,有一次看到某個聯系人在簽名上發布的行業招聘,便試著投了簡歷,沒想到有了回信,進而跳槽去了一家大型保險公司。談及這次經歷,她笑稱“很神奇”。“我很少去招聘網站,也不會去招聘會上和應屆生搶飯碗,要不是看到那個簽名,肯定就和這個機會擦肩而過了。”藍小姐感慨地說。
提醒:“圈子招聘”謹防受騙
“圈子招聘”作為傳統招聘方式的補充,雖然已漸漸顯現出它的優勢,但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圈子招聘方式主要借助博客、網絡論壇和即時聊天工具,一旦求職者不上網或不在線,就無法收到招聘信息。因此,一般采取“圈子招聘”的主要是一些IT公司、外企、媒體等與網絡聯系比較密切的單位。相對來講,“圈子招聘”覆蓋面不夠廣泛,使用的人群也不夠普遍,服務領域局限性較大,影響力相比一般招聘會弱。業內人士提醒,“圈子招聘”中難免會有一些別有用心者借此名義欺騙或敲詐求職者,所以求職者在采用“圈子招聘”時還是需要多一些心眼,以防上當受騙。另外,求職者要想在“圈子招聘”中獲得更多、更好的機會,就需要經常在線,并且在圈子內表現得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