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課堂是數學教學的主陣地。我們要把課堂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場所,組織數學活動,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自主地參與生動、活潑的數學教學活動,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積極創新,使其個性、潛能得以充分開發,數學能力、數學思想得到充分發展。一、激發興趣,鼓勵創新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聽兒歌,在教學認數和計數時,我用兒歌來激發學生興趣。
二、直觀操作,訓練創新
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他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奇動人的事物比較敏感,教師要采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等手段讓學生在主動參與、自主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合作探究,嘗試創新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靠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和分析、整理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例如,教學“角的分類”一課時,我為學生提供了十個角為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先量出各個角的度數,然后各小組進行討論,把十個角進行分類。匯報時,學生各抒己見,發現劃分的標準不一樣,得到的種類也不同。在這一操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多角度的創造性思維。當學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點分為三類時,我要求學生根據三類角的特點,大膽地為它們取名字。學生爭著回答,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對于取對名字的學生我及時加以表揚,大大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把學習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活動,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靈活,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啟發誘導,學會創新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注意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誘發學生思維的源頭就是課堂,在組織數學活動過程中,我們要激活學生的思維、思路和行為。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活知識,用活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啟發式的語言促使學生思考有方向。在老師循循善誘中激發創新的靈感,在長時間的訓練中,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相關文章: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1-22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1-17
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1-19
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3-09
加強中學生創新能力在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培養02-24
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之我見11-21
淺談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03-05
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12-02
高校動畫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論文11-12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我見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