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

            時間:2023-08-28 12:21:44 松濤 主題班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23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3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精選10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 1

              教學目標:

              1、自我介紹,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以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了解本冊數學書的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3、明確數學課和數學作業的要求,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4、通過講故事,悟出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1、明確自己本學期應有的學習態度,認真扎實地上好每一節課。

              2、悟出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過程:

              一、導入――自我介紹

              1、同學們知道這節是什么課嗎?你怎么知道的?(板書:數學)

              2、大家認識我嗎?怎樣歡迎?“王”有幾筆,你怎么數出來的?

              3、你了解王老師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針對性的互動)

              4、知道怎么聯系我嗎?背一背:(誰能說一說怎么快速的記住老師的電話)

              二、認識本學期學習任務

              1、如果現在請你看一看數學課本的目錄,再來向大家介紹本書的內容,你能行嗎?試一試吧。

              三、介紹本學科的相關要求

              問題1:上課前要做哪些準備?怎樣愛護書本?

              (一)學習用品

              1、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放在左上角。

              (安排檢查組長)

              2、書本要包皮,不亂涂、亂劃、亂寫。

              3、作業用同一種顏色的鋼筆。

              問題2:課堂上注意哪些紀律?在教師辦公室注意哪些紀律?

              (二)學習紀律

              1、坐姿端正不做小動作(慎言慎行)

              2、積極發言,聲音響亮,表達完整。

              3、老師講話時看老師,老師寫字時看黑板。

              4、預備鈴響后馬上回座位靜候老師到來。

              5、上課遲到或進老師辦公室喊“報告”,得到允許后方可進入。

              6、在教師辦公室不得隨意講話,排隊三人以上時,第四人應在辦公室外等候,出一人后再進。

              7、做作業獨立完成。

              討論、請教同學等同抄寫,在家不會寫可以問家長,家長也不會的注明原因可不寫,在校可以問老師。

              8、課間不得寫作業(訂正除外)

              問題3:做作業應注意些什么?

              (三)家庭作業要求

              1、注明時間、作業內容;按時、按質、按要求完成作業。

              2、每格寫一行,做完一題空一行。

              3、訂正要重新寫,不得在原題上改;在練習冊上可以直接訂正,但要換一種顏色的筆。

              4、答題用鋼筆,字跡工整,爭取做到干凈、整潔、不涂改。

              5、班級姓名按照要求寫在指定地方。

              6、連線要用直尺,畫圖要用鉛筆和直尺。

              7、當天作業當天訂正。

              全對直接交組長,有錯訂正經老師批改后交組長。

              8、每天的家庭作業必須要家長檢查后簽字并寫上完成情況。

              (四)課堂作業的要求

              1、按時、按質、按要求完成作業。

              2、在每次寫作業之前,先在第一行寫上第幾次,在第二行寫上幾月幾日、星期幾,從第三行開始再寫作業。

              3、認真書寫,字跡工整,爭取做到干凈、整潔、不涂改。

              4、每格寫一行,做完一題空一行。

              5、有錯當天及時訂正,養成檢查的好習慣。

              6、只用一種顏色的筆寫作業。

              7、凡是請假的同學,來校之后立即補作業并及時上交。

              四、聽故事悟道理――介紹數學學科的學習方法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

              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么?”

              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你們說,這個小孩是不是很聰明?

              重要的還在釣技。

              學習,不能只記住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下面王老師就為大家介紹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

              1、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當學習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不要退縮不要抱怨,相信自己會漸漸好起來的。

              2、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一定要積極的利用一些零碎的時間回憶的知識,如果錯了或不知道了看看課本。

              3、數學預習不能少。

              數學聽不懂的`重要原因就是上新課時前邊學過的知識還沒有弄懂或者舊知識已被遺忘了。

              而預習可以為上課做好準備,從而讓學生能主動的聽課,能帶著問題聽課。

              4、聽課要專注。

              人只有在專注時才能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一要端正課堂學習的態度,盡快進入學習的狀態。

              (1)多思考,思考是數學學習方法的核心。

              (2)多動手,幫組學習知識,運用做到融會貫通。

              (3)培養創造精神,所謂創造,就是想出新辦法,就要不局限于老師、課本講的方法。

              平時,有一些難度高的題目,我在聽懂了老師講的方法后,還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沒有另外的解法,這樣能加深對題目的理解。

              二要積極提問和回答問題,爭取回答的機會。

              答得越多,學習的興趣也會越大。

              (1)課后復習要及時。

              課堂上學會了的知識,課后還會忘記,有時很快就忘記。

              因此,只有及時復習,才能降低遺忘,鞏固所學知識,復習的方法是先看課本,然后再做習題,而做完作業后,歸納知識點和方法。

              (2)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數學參考書:在掌握好教材的基礎上,仔細研究一本參考書,不必多,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隨著學習進度,仔細研讀就可以了。

              (3)周末復習很重要:到周末,有必要對一周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和復習。

              五、全課小結

              少壯不努力,一生不給力!新的學期,新的征程。

              愿我們在xx小學××班這個溫暖幸福的大家庭里,快樂每一天,進步每一天,收獲每一天!

              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 2

              教學目標:

              1.回顧上學期的各科成績,明確取得成功(或造成失敗)的原因。

              2.了解本冊語文書的內容。

              3. 說說自己在假期中的收獲。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 提出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明確自己本學期應有的學習態度,認真扎實地上好每一節課。

              2.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

              一、說說自己在假期中的收獲。

              大家在假期里肯定過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實。你能將自己記憶最深刻的一段與大家一起分享嗎?可以說說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說自己學會的本領,也可以說說自己在自學中取得的收獲。

              二、明確取得好成績或考試失利的原因。

              1.回顧上學期的成績。

              2.由成績優異的學生談一談自己取得優異成績的原因。

              3. 以不點名的形式向平時懶于學習的同學提個醒:不能將過多的心思花在學習以外的`地方。

              三、了解本冊語文書的內容,認識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明確本學期的打算。

              學生看書,師和學生一起說。

              四、對學生的常規課堂進行要求:

              1.課前準備:

              (1)課前預習;(2)準備好上課所需物品。

              2.上課的要求:

              (1)認真聽講,積極思考;(2)大膽發言、質疑。

              3.課后的要求:

              (1)課后復習;(2)獨立完成作業;

              五、教師小結

              師小結; 我們必須抓住時間中的分分秒秒,莫讓光陰空自流。同學們,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載新的夢想。為了讓我們的夢想能成為現實,在這里,老師給大家提幾點希望和要求:(1)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寫作業、考前認真復習、考后認真總結,一定能讓自己的學習成績又一個新的突破,也能在知識的海洋中體會辛勤航行后的巨大喜悅和豐碩收獲。

              (2)愿你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受老師、同學們歡迎的文明好學生。班級是我們的家,文明衛生的良好環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維護,徹底告別不文明行為和習慣,時刻牢記安全第一,讓我們在這樣溫馨和諧的集體氛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3)愿大家在這片廣闊的沃土上茁壯成長,盡情展示你們的聰明才智。

              新的學期,新的征程。愿我們在這個溫暖幸福的大家庭里,快樂每一天,進步每一天,收獲每一天!

              六、布置作業

              預習語文課文第一單元

              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 3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這一單元內容的綜合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更好地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以及加減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并比較。

              2、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了解小數的產生,知道一些事物的發展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地認識事物的能力。

              教學過程:

              1、用小數表示下面各圖的涂色部分:(圖略)

              讀完題目要求,讓學生說說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小數、涂色)

              把答案寫在書上,交流。

              指出:完整的一個正方形,我們可以用“1”表示。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小數(題略)

              同樣,讀完題后要求學生說出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

              學生練習,并交流。

              3、三位小朋友儲蓄的錢數如表,說說每人儲蓄的錢是幾元幾角?誰最多?誰最少?

              你還能發現什么信息嗎?

              4、在□里填上合適的小數

              注意:1后面是一點幾,2后面是二點幾,數的時候要數完整,前后要兼顧。

              在填出的數中,哪個最接近0。5,哪個最接近2?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沒有“在填出的數中”這一要求,你會怎么考慮呢?

              5、加減對比練習:

              0.5+0.32.6-0.87.8+1.16.2-3.9

              0.5-0.32.6+0.87.8-1.16.2+3.9

              提醒學生看清楚加減符號,再計算。

              6、繩子長10。5米,綁樹苗用去3。2米,修籬笆用去4。6米

              兩次一共用去多少米?還剩多少米?

              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數如表(表略)

              (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注意指出:一般我們會提一些求和、求差的問題,在提的時候,要聯系生活實際去考慮該問題是否有實際的`意義。比如說這道題,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褲子用布合起來,顯然是不合適的,那就不要問這類問題。

              更明顯的例子:兩個學生跳高,我們只能比他們誰比誰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們合起來一共跳得有多高,顯然后面這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提問題也不能隨便提,還要考慮到現實的情況。

              8、你能根據每一組數排列的規律,接著往下寫嗎?

              先請學生說說每一組的規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發現的。再說說按照這個規律接著往下寫,應該寫什么。

              9、0。□gt;0。□□。4lt;3。□

              先請學生說說自己在填寫之前的思路。比如說前一題,整數部分都是0,那就只要看小數部分,答案有很多。

              而后一題,先考慮整數部分,□比3小,可以填0、1、2甚至是3,如果填了前幾種,那小數部分怎么填可以;但如果是填了3,那整數部分就變成了一樣大了,要比小數部分4比幾小。。。。。。

              比小數,先要比整數部分,然后再考慮小數部分。

              教學“你知道嗎?”:

              重點理解“小數就是十進分數”,即我們前面上課講的“0。()=”

              了解用低一格擺算籌的方法來表示小數;了解小數的演變過程。

              知道在400年前,小數就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問:學習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

              (可能再過若干年,小數又會變成新的模樣,

              這些變化是使得小數看上去更加簡便易懂。。。。。。)

              課后小記:

              書上的第107頁的思考題,難度過大了,很多學生看見題目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很刻意的講解我覺得也沒有多大的意思。我覺得思考思考題應該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學生能自行解決,更多的是有點模糊的感覺,這時老師的講解可以讓他們茅塞頓開,才是有效的,而這道題我覺得對學生而言太難,反而學生會沒有興趣。

              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 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理解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確運用乘法對整除與帶余數的除法進行驗算。

              3.培養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經歷觀察、填寫、思考等學生活動,感知乘、除法的關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聽算20題。

              2.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得出驗算方法。

              出示:18X6=108 46X7+3=325

              108^6= 325^7

              3.比較一下,上下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根據學生得結論教帥板書:商X除數二被乘數

              商X除數+余數二被乘數

              二、新授

              1.驗證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書問:是這樣嗎?我們來驗證一下:出示例4。

              教帥巡視指導。

              你們驗證的結果怎樣?

              2.驗證帶余數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樣驗算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教帥要鼓勵學生創新,除數商的一種還可以:100 — 2 = 98 984-7=14

              3.小結。通過上面題目的聯系,請同學們說說除法驗算的.方法和驗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三、練習

              1.課本第25頁做一?做。你們驗算了嗎?我們要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2.課本第26頁第3題。

              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題目要求的這兩類?

              一般學生:算出結果再分類。

              好學生:看末尾。如果是。或5能被5整除,沒有余數,反之帶余數。

              練習內容:26-27頁第4—7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 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

              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3.初步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學生計算出這些算式結果,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這是我們在前一節課學過的內容,但前一節課只算了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這里還有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圖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來大家解決嗎?

              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第29頁看著第4題,請你幫助這些小動物判斷一下,它們的計算究竟對不對?如果有錯,錯在什么地方?又該怎樣克服呢?

              2.教學練習五第5題

              (1)讓學生在書上計算出結果,抽一個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3題。完成后集體訂正。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7題。

              四、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 6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第一課時: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學內容:

              課本1頁至第3頁例

              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中的第1至第3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初步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米尺、學生尺、長短兩枝不同的鉛筆、寬1厘米白紙條若干條、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兩枝長短明顯不同的鉛筆,然后提問:這兩枝鉛筆哪枝長些?哪枝短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物體有長有短。

              教師再提問:誰能說一說我們的數學課本的短邊有多長?

              讓學生用帶來的學具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視。

              通過以上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由于測量工具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課題,指出:今天我們來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量米”做單位。

              二、新授

              1、教學例1 (1)認識米尺。

              教師出示米尺,告訴學生這是“米尺”,用來量物體長度的尺子。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尺子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觀察,匯報。教師介紹0刻度線

              尺子的左端從0刻度開始表示起點(這叫尺的0刻度)在尺子上找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現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2教學例2

              (1)教師在黑板上貼出一張紙條,估計一下大約有多長?想知道它的長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教師拿出放大的米尺,講講如何量紙條的'長度。

              三、練習

              1、讓學生量一量課前準備好的紙條,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量的。

              2、完成課本練習一第1至3題。

              3、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有對準0刻度的。 (2)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刻0刻度線,怎么辦?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先讓個別學生說,然后教師再小結。

              五、作業設計:

              1、填空

              (1)量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 )作單位。 (2)圖釘的長大約是( )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鉛筆長( )厘米。 (2)數學課本長( )厘米。 (3)你的筆盒長( )厘米。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 7

              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方法,感受積的變化規律。

              2、能比較熟練進行因數是整十的乘法計算,并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找到整十數相乘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進行因數是整十的乘法計算。

              教具準備

              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練習。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說一說。

              學生說出口算結果后,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過程,特別是因數末尾有0的'計算。

              二、揭示課題

              1、老師肯定剛才學生的回答。

              2、指出復習題的題目特征:多位數乘一位數。

              3、揭示新課題。

              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乘法知識。

              板書課題:乘法

              三、講授新課

              1、教學“找規律”。

              (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組算式。

              1)學生獨立計算,回答結果。

              2)提出問題:為什么50×10等于500呢?

              這道算式的因數都是幾位數?(兩位數)

              教師說明,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規律是否適用于兩位數乘兩位數,還有待于同學們去探索。現在運用已有的知識來說明。

              第一:50×10表示50個10相加,從數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組算式:(學生回答算式結果,教師添上得數。交流30×20,12×40,120×40的計算過程。)

              (2)探索規律。

              1)引導學生觀察三組算式。問: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討論,交流。

              3)小組發言。

              4)教師小結。

              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規律:先計算末尾0前面數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積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嘗試練習。

              (1)根據大家發現的規律,我們來計算兩道題。

              40×30140×30

              (2)讓學生獨立完成,回答算式結果,教師巡視,輔導個別學生,了解掌握情況。

              (3)最后歸納計算程序,明確步驟:如140×30,先計算14×3=42;再添上原來因數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試一試。

              課文第27頁“試一試”的第1、2題。

              四、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

              課本第28頁“練一練”的第1-4題。

              先由學生獨立解答,然后口答結果,全班統一結果。

              五、作業設計

              課本第28頁“練一練”的第5題。

              六、板書設計

              找規律

              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規律:先計算末尾0前面數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積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 8

              教學內容:

              112頁例1簡單的組合數。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律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

              能用不同的方法準確地計算出組合數。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學具準備:每生準備主題圖中相關的學具卡片或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老師漂亮一點呢還是喜歡老師丑一點?

              生:大多數的小朋友說喜歡老師漂亮。

              師:那你們幫助老師打扮打扮。我最喜歡紅色體恤和這三件下衣,到底怎樣搭配最漂亮呢?請小朋友們給老師出出主意。小朋友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師:謝謝。你們的`建議都不錯。那我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

              老師接著問:那我有兩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有說4種、有說5種、也有說6種的,到底有幾種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試一試

              師:請同學們也試著想一想,如果你覺得直接想象有困難的話可以借助手中的學具卡片擺一擺。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發現問題學生匯報所寫個數,教師根據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有的重復了,有的漏寫了。

              3.小組討論師:每個同學算出的個數不同,怎樣才能很快算出兩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4.小組匯報匯報時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無序的。用學具卡片或實物擺,然后再數。

              (2)、用連線的方法算出。

              (3)、用圖式的方法算出。引導學生及時評價每一種方法的優缺點,使其把適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來。

              5.小結教師簡單小結學生所想方法引出練習內容見課本112頁。

              (三)拓展應用

              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 9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加深對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的理解,能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加深對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的理解。

              教學難點: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回顧:前面兩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揭題:這節課我們通過練習來鞏固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相關知識。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1題。

              讓學生獨立在教材上涂色。

              完成后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比較:圖形的周長與它們的面積之間的區別。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確:周長表述的是線的長短,面積表述的是面的大小。

              2.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2題。

              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邊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分別拼成面積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

              完成后展示學生的拼法,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3題。

              先估計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4.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4題。

              出示題目,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四個圖形中,哪個面積最大?哪個面積最小?

              學生反饋后,教師指出:因為1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有幾個小方格就有多少平方厘米。

              5.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指名學生說說是怎樣估計的。

              提示學生:將超過半格的看成1格,不滿半格的忽略不計。

              交流時著重讓學生體會到用割補法把不完整的圖形割補成完整的小正方形的數學思想。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6題。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多少?

              算一算: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周長呢?

              集體反饋,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2.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7題。

              讓學生讀題,弄清題目要求:畫兩個面積都是10平方厘米的圖形。

              展示學生作品并交流,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形狀。

              得出結論:面積相同,形狀不同。

              3.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8題。

              提出問題:比較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數學書的封面,估計數學書的封面大約有多少平方分米。

              讓學生根據數學書封面的面積,估計一張報紙的面積。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 10

              教學內容:第36頁例3、“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七第6-10題。

              教學目標:理解與表內除法相應的一位數除幾百幾十和幾千幾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和類推等思維能力。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8divide;424divide;212divide;3

              2.填空。

              210里面有()個十,

              1200里面有()個百。

              120里有()個百和()個十,也可以看作()個十。

              二、教學新課。

              1.教學120divide;3。

              (1)學生擺出1大捆和2小捆小棒。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樣想?

              (2)把12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十,就是幾十?

              (3)說一說120divide;3你是怎樣想的?

              (4)口算。

              做“練一練”第1題。

              學生口算,并說一說想的'過程。

              2.教學“試一試”。

              (4)出示1200divide;3。

              說一說,1200divide;3口算要怎樣想?

              (2)做“練一練”第2題。

              學生算出得數。

              指名口答是怎樣想的?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七第6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練習七第7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課堂作業。

              練習七第8、10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202208-17

            2022開學第一課數學教案08-17

            2022高二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08-17

            小學開學第一課2022教案08-17

            2022小學開學第一課教案08-17

            2022小學開學第一課教案08-17

            2022開學第一課教案小學08-17

            2022小學三年級開學第一課教案08-17

            高中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202208-17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