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時間:2020-07-21 09:48:24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3篇精選

              有許多成語都是由歷史上的名人事跡演變而來的,以下是yjbys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3篇精選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一

              【成語】: 包藏禍心

              【拼音】: bāo cáng huò xīn

              【解釋】: 包藏:隱藏,包含;禍心:害人之心。心里懷著害人的惡意。

              【成語故事】:

              公元前541年,楚國的公子圍在副手伍舉的陪同下帶了許多兵馬到鄭國去迎親。原來,鄭國是個小國,楚國是個大國,鄭國與楚國交好,以便靠它的力量與別的諸侯國抗衡。為此,大夫公孫段把女兒嫁給楚國的公子圍。

              執政大夫子產見公子圍帶了許多兵馬來迎親,擔心他乘機侵襲,便不讓公子圍等住進城里的館舍,并派子羽對公子圍說:“敝都的館舍狹小,容納不下您這么多的隨從,請就住在城外,并舉行迎親儀式吧。”

              公子圍很不滿意,命太宰伯州犁對子羽說:“承蒙貴君賜給敝君大夫恩惠,把貴君大夫的女兒嫁給敝君的大夫作妻子。敝國這次迎親極為隆重,出發前擺了宴席,在宗廟中進行了祭告。如果在野外舉行迎親儀式,是把貴君的恩惠賜到草叢里去了,我們就欺騙了先君,不能再當大臣,也不能回去了。請大夫再考慮一下。”

              子羽說:“我們鄭國國家小,但國小并沒有罪過,倒是依靠大國而不設防備,那才是罪過。我們本想通過聯姻使自己得到安寧,而楚國作為大國卻懷著害人之心來打我們弱小的鄭國的主意,這是行不通的。”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二

              【成語】: 傍人門戶

              【拼音】: bàng rén mén hù

              【解釋】: 傍:依靠,依附;門戶:門第。比喻依賴別人,不能自立。

              【成語故事】:

              古時候,中國民間有一種風俗:過年時,用兩塊桃木板寫上神仙的名字掛在門旁,以便壓邪,這木板稱作“桃符”;五月初五那天,將艾蒿扎成人形懸掛門戶上方,用來驅趕毒氣,稱為“艾人”。

              有一天,桃符和艾人在一家的門上爭吵起來。桃符抬頭望著艾人罵道:“你這賤東西,怎么總是在我的頭頂上!”艾人彎下身子說:“你的.半截身子已經埋在土里了,還跟我爭什么高低呢?”桃符聽后,氣得火冒三丈,同艾人爭吵不休。這時,門神聽得實在不耐煩了,出來調解說:“別吵了,我們都是沒用的東西,正靠著別人的門戶過日子,哪里還有閑工夫鬧這種意氣呢?”桃符和艾人聽了門神的話,羞愧地垂下了頭,不再爭辯了。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三

              【成語】: 半部論語

              【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解釋】: 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夸贊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于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人言普山東人,所讀止《論譜》.....太宗嘗以此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趙普,原先是后周當節度使的趙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為趙匡胤出謀劃策,發動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宋,史稱宋太祖。接著,趙普又輔佐宋太祖東征西討,統一了全國。后來,宋太祖任命他為宰相。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趙普仍然擔任宰相。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是山東人,不學無術,所讀之書僅僅是儒家的一部經典《論語》而已,當宰相不恰當。宋太宗不以為然地說:“趙普讀書不多,這我一向知道。但說他只讀一部《論語》,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閑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

              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分。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來趙普因為年老體衰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篋,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論語》。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3篇精選】相關文章:

            歷史名人故事(15篇)12-06

            歷史名人勵志小故事09-17

            歷史名人故事15篇08-18

            歷史名人故事:包拯分銅錢12-11

            歷史名人故事集合15篇12-06

            歷史名人評點武夷茶11-11

            有關歷史名人的歇后語02-08

            芏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6-19

            雎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6-12

            覺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6-12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