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秣馬厲兵成語故事

            時間:2020-12-08 15:12:43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秣馬厲兵成語故事

            秣馬厲兵成語故事1

              【注音】mò mǎ lì bīng

            秣馬厲兵成語故事

              【出處】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六年》

              【解釋】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斗。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準備戰斗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厲兵秣馬、秣馬利兵

              【押韻詞】滿袖春風、攻心扼吭、吃閉門羹、跳在黃河也洗不清、旭日初升、捉影捕風、泱泱大風、托物寓興、骨顫肉驚、附影附聲、......

              【年代】古代

              【英文】feedthehorsesandsharpentheweapons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秦國、晉國聯合圍攻鄭國,鄭國派大臣燭之武單獨與秦國結盟,按約秦國派杞子、逢孫和楊孫率軍駐在鄭國,秦國退兵。杞子派人偷偷回國要秦穆公出兵,秦軍就大舉進攻,鄭國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國,秦國只好攻打滑國

              【成語示例】然后深溝高壘,秣馬厲兵,為戰守之備。 《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咸平三年》

              【其它使用】

              ◎ 數千萬年間古長江、古黃河滾滾西流的歷史戛然而止,大江歌罷掉頭東去,決伊闕、破龍門,浩浩蕩蕩開進三門峽古湖,在中條山前秣馬厲兵,虎視中原。

              詞類符號:名詞; 時間名詞; 方位名詞; 處所名詞;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機構名; 其他專有名詞; 動詞;聯系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區別詞; 數詞;量詞; 副詞; 代詞;介詞; 連詞; 助詞;嘆詞; 擬聲詞;習用語;縮略語;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語素字; 非語素字;

            秣馬厲兵成語故事2

              春秋時期,秦國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人領軍駐守鄭國,卻美其名曰為:幫助鄭國守衛其國都。公元628年,杞子秘密報告秦穆公,說他已“掌其北門之管”,即掌握了鄭國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秦國進攻鄭國,他將做秦國內應,協助秦國攻鄭。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報后,覺得機不可失,顧不得聽取大夫蹇叔的勸阻,便立即派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率兵進攻鄭國。

              蹇叔的兒子也隨部隊出征,蹇叔哭泣著對自己的兒子說:“你們一定會在淆這個地方遭軍隊抵御,到時我來幫你收尸。”

              秦軍經過長途跋涉后,終于來到離鄭國不遠的淆國,剛好被鄭國在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鄭穆公報告,一面到秦軍中慌稱自己是代表鄭國前來慰問秦軍的。弦高說:“我們君王知道你們要來,特派我送來一批牲畜來犒勞你們。”

              弦高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襲鄭秦軍的懷疑。秦國將領懷疑鄭國已做好了作戰的準備,所以對繼續進軍猶豫不決。

              鄭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密報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門查看,果然看見杞子的軍隊“束載、厲兵、秣馬矣”,即人人扎束停當,兵器磨得雪亮,馬喂得飽飽的`,完全處于一種作為內應的作戰狀態。對此,鄭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說:“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們的孟明就要來了,你們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見事情已經敗露,便分別逃往齊國和宋國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不情愿地下令撤軍。

              成語“厲兵秣馬”便來自于典故中“束載、厲兵、秣馬矣”。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求解驛站】磨好兵器,喂飽戰馬。形容做好戰斗準備。厲,同礪,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活學活用】孫權克仗先烈,雄據江東,舉賢任能,~,以伺中國之變。(陳亮《酌古論·呂蒙》)

              【妙語點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中華民族優秀品質在弦高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弦高只是鄭國一個以買賣為生的普通商人,但當他聽說秦國要攻打自己的國家時,毫不猶豫地冒著破產和被識破而殺頭的雙重危險,把自己用來做生意的牲畜送給秦軍,還委婉地透露給秦軍一個信息:我們鄭國已經知道你們來了,已經做好準備了。弦高之所以如此做,是想拖延秦軍進攻的步伐。與此同時,他又派人飛快地回國報告,讓鄭國迅猛備戰。這是一個多么機智、勇敢,又值得敬仰的儒商啊。

              【近義】嚴陣以待、枕戈待旦

            【秣馬厲兵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12-24

            成語故事杞人憂天12-24

            以古非今成語故事12-24

            袂云汗雨成語故事12-19

            以卵擊石成語故事12-18

            成語故事:兔死狗烹12-16

            成語故事投鼠忌器12-15

            成語故事文12-15

            最新成語故事12-15

            孝順成語故事12-14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