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半部論語治天下成語故事

            時間:2021-12-10 19:05:11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半部論語治天下成語故事

            半部論語治天下成語故事1

              [拼音]: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半部論語治天下成語故事

              [釋義]舊時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出處】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

              【解釋】舊時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用法】作賓語、定語;強調學習儒學的重要

              【近義詞】半部論語

              [成語故事]: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趙普為太祖出謀劃策,發動兵變,擁立太祖趙匡胤,被任命為宰相。宋太祖死后,趙匡義當皇帝,別人認為趙普一生只讀《論語》,不學無術,當宰相不恰當。趙匡義問是不是,趙普說我是以半部《論語》幫助治天下的。

              [造句]:

              (1)當真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么?大圣孔子尚被兩小兒所難,何況我等愚魯之輩。

              (2)我大宋半部論語治天下足以,又如何要去學那些邪術奇巧淫技!朝廷應當取消新學恢復舊制科舉!

              (3)宋朝宰相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但如果你僅僅是要賺錢、買房子和娶媳婦,那對不起,我浪費了你半個小時的時間。

              (4)這就是著名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的來歷,這一點倒很像王明前世宋朝的時候。

              (5)趙普這個人,年輕時雖足智多謀卻不好讀書,年紀大了,名言卻變成了半部論語治天下,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6)趙錚早就認出了趙普就是那日的中年文官,不過到此刻才知道,他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

            半部論語治天下成語故事2

              半部論語治天下

              【注音】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成語故事】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趙普為太祖出謀劃策,發動兵變,擁立太祖趙匡胤,被任命為宰相。宋太祖死后,趙匡義當皇帝,別人認為趙普一生只讀《論語》,不學無術,當宰相不恰當。趙匡義問是不是,趙普說我是以半部《論語》幫助治天下的'。

              【出處】: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趙普為太祖出謀劃策,發動兵變,擁立太祖趙匡胤,被任命為宰相。宋太祖死后,趙匡義當皇帝,別人認為趙普一生只讀《論語》,不學無術,當宰相不恰當。趙匡義問是不是,趙普說我是以半部《論語》幫助治天下的

              每決大事,啟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解釋】舊時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用法】作賓語、定語;強調學習儒學的重要

              【近義詞】半部論語

              【示例】每決大事,啟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成語辨析: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南宋朱熹(1130—1200年)謝世之后,首先是一個叫林駧(dòng)(具體生卒年未詳)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八《儒吏》所記:"趙普,一代勛臣也,東征西討,無不如意,求其所學,自《論語》之外無余業。"趙普所學的書籍,除了《論語》之外,沒有別的了。在這段話下面,有個小注,寫著這樣的話:"趙普曰:《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與這個典故有關的另一位人物是,與林駧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羅大經(約1196—1252年)。在其所撰《鶴林玉露》中有這樣的記載:"杜少陵詩云:'小兒學問止《論語》,大兒結束隨商賈。'蓋以《論語》為兒童之書也。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讀者止《論語》……太宗嘗以此語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這個記載說明《論語》在當時"為兒童之書",當過私塾先生的趙普自然熟悉。羅大經在此比林駧在《儒吏》中所記載的話,除了前半句的文字有所不同外,還多了后半句"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并且說明了具體時間,是"趙普再相"后,聽到人們說趙普所讀的書就只有《論語》,于是宋太宗就此問趙普,趙普毫不隱瞞,并說出上面的話。

              但是,羅大經并沒有直接說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將羅大經話的意思敷衍成"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的,則始自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高文秀(具體生卒年未詳)。他在其所著《好酒遇上皇》的雜劇曲文中的第三折,有這樣一句話:"每決大事,啟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但是,《好酒遇上皇》寫的并非趙普的事跡,而且作為雜劇曲文,本不該作為討論歷史問題的依據,然而"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不但成為羅大經上述話語的衍生品,與趙普聯系在一起,而且借助雜劇這一大眾化的文藝形式,硬是廣泛流傳開來,以至于使得當今迷信《論語》的人們,競相對此津津樂道。

            關于我們|致應屆畢業生|會員協議|法律聲明|問題反饋

            覺得【應屆畢業生網】對應屆生求職有幫助,記得分享給其他應屆生,網址是“應屆畢業生”的聲母YJBYS.com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2712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