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粵北高寒山區的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核桃山村素有粵北“寒極”之稱,這里地處南嶺風口,海拔800米左右,晝夜溫差大,每到冬季氣溫下降都會出現三五次的結冰或降雪,且雨霧不斷,氣候異常惡劣。
然而,在這樣艱苦的自然環境下,有一位大學畢業生,卻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回到家鄉為父老鄉親服務。他就是核桃山村委會副主任江文山。
排憂解難暖民心
江文山擔任村委會副主任不到一個月,就遇上了強冷空氣影響,村里遭受低溫冰凍災害。他和村委會班子成員走村入戶,了解五保老人、困難群眾的防寒保暖情況。當得知有五保戶因為缺少衣物保暖受到嚴寒天氣威脅時,他馬上向大橋鎮政府提出請求,申請了134件保暖衣物。
當時,受冰雪影響,村里進出的公路被封了,江文山和其他3名村干部只能冒著雨雪,步行十多公里到鎮里去拿衣物。江文山回憶說,當他把一件件御寒保暖的衣物發給五保老人、困難群眾的時候,當聽到老人和群眾一遍又一遍地說謝謝的時候,他深深體會到為群眾服務帶來的快樂,也更加堅定了服務村民的信念。
今年春節前,江文山將村里的五保老人、低保戶和困難群眾的情況發到網絡、微信朋友圈,尋求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這個倡議得到了韶關民聲網乳源分會的大力支持,春節前夕,他也如愿讓老人們度過了一個溫暖的春節。
銷售產品歡民心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生活在石灰巖山區的農民,辛辛苦苦勞作一年種出來的農產品,因為銷路不暢而賣不出去爛在家里,嚴重影響村民的收入增長。土生土長的江文山,從小到大就一直看著,感同身受著。
自從當上了大學生村官,當選了村委會副主任之后,他就千方百計想利用自己的學識,幫助村民把農產品賣出去,提高村民的收入。為此,他在網絡論壇、騰訊QQ、空間、微博、微信等平臺發帖子和信息,甚至在報紙等主流媒體發表文章,把村里的好產品廣而告之,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購買產品的商家。
截至2014年底,江文山通過各種渠道幫助村民銷售玉米、黃豆、蕃薯、蔬菜等農產品,銷售金額達10多萬元。村民的農產品賣出去了,收入提高了,看著村民拿著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露出燦爛的笑容,江文山說,自己也感到無比的欣慰。
江文山說,回顧這一年來自己從一名大學生到大學生村官再到村委會副主任的點滴,他常常問自己,這一年來我究竟給我們村里、給我們村民帶來了什么,我們村里、我們的村民有了哪些變化。服務村民的這一條道路并不好走,有太多需要克服的困難,江文山說,新的一年,他會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認真地服務村民,希望可以給村里帶來一些實際的變化,讓村民的生活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