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方面:
第一,基礎設施差。很多學校基礎設施很差,條件很艱苦,有的連教師都沒有,一個老師要教幾個班,生活條件也很艱苦,很多地方老師都分不進去。教室很破舊,甚至一個教室坐幾個班。
第二,老師教學素質不高。一是對老師的培訓教育不夠,老師對時代的東西跟不上,對于當代的教學跟不上,或許十幾年前的六年級知識,現在四年級就已經學習了。另一個是有部分老師,本來就是由民辦老師轉過來的,文化水平也比較低,有的是高中生,有的初中生,在教學方面技術也很差。
第三,上級教育部門對下面的重視不夠。由于條件的限制,上級教育部門對下面的情況了解還不夠,特別是偏遠貧困的地方,傾斜度不夠,除非是有事,要不然會很少來,這樣給下級的影響很不好,需要改變一下,在各個方面都要給予照顧,在工作生活上給予關心支持。
第四,教育部門在教師編制分配上不合理。總體上看教師是夠的,甚至還超編,但是到了實際中卻有很多地方教師十分緊張,有的一個教師一個班都還有班級沒有老師教,情況十分嚴峻。條件差的地方老師都不愿意去,去了也要想盡辦法調出去,城區的教師相反卻是人滿為患,顯得十分清閑,一天一兩節課。
政府方面:
第一,國家經費的支持力度還不夠。近年來,雖然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很大,也很重視,但是要知道我們國家人口眾多,起步晚等特點,注定了我們的發展速度,我們必須逐年增加投入,逐步發展,制定發展規劃。特別是對偏遠貧窮地區的傾斜力度。
第二,國家政策的扶持力度還不夠。對于農村教育,國家要制定專門的政策法規來支持其發展,在有的基礎上深入調查,更加使其完善合理。保障農村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
第三,國家對其的改革力度還不夠。隨著我國計劃生育的發展,人口結構的變化,很多地方已經是有老師沒有學生了,出現了幾個老師只教幾個學生,所以我們要改革合并,優化教學,對沒有教師,學生又多的地方要實行教師輪流執教,讓不愿意去的地方要有老師教,要逐步提高老師的待遇標準。
社會方面:
第一,社會對農村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大家對農村教育還沒有一個足夠的重視,大多人只是停留在嘴上,卻沒有一點行動,所以我們要發揚支持農村教育的精神,讓全社會都來關注,讓全民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
第二,社會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度不夠。我們要大力宣傳提倡支持農村教育,關心農村教育,要集社會之力量發展農村教育,要多方宣傳引導,多有一些愛心學校,希望學校,真實的報道出我國農村的教育工作情況,達到人人關心支持農村教育,我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只要農村的情況好了,那么整個國家的教育水平也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