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南潯區雙林鎮新豐兜村的大學生村官張虹,拿著相機在沈家兜和過四兜的清淤現場兩頭趕。她要把河道整治畫面記錄下來,以便把“問題河”的整治進行時和前后對比照納入檔案中。
跟張虹一樣,南潯區的大學生村官們也紛紛把辦公地點移到了河岸兩頭、農戶家中。隨著“五水共治”的深入,這群在老一輩村干部眼中頭腦靈活的年輕村官也被派到了治水一線,他們承擔起了治水技術員、宣傳員、調研員、聯絡員、監督員和行動員的多重角色。
帶著排摸出的溫室龜鱉養殖場分布圖,日前,張虹和其余村干部一同來到楊南自然村的養殖戶家中做工作。由于恰好列于太嘉河工程,村里集聚的9戶人家4800多平方米的溫室龜鱉養殖場,給村里的“雙控雙減”行動增添了不少壓力。盡管已是準媽媽,如今張虹的工作節奏卻并沒有慢下來。除了和聯村干部、村干部一同跟養殖戶做工作外,張虹還要時常和正在進行截污納管工程的養殖戶們溝通,緊盯進度。“我們的工作就是和老百姓打交道,‘五水共治’就是關乎老百姓自己的事。”在不少村官的心里,眼下他們在忙的并非一紙報表,而是一條條養育村民成長的母親河。在村里工作快滿兩年的季小輝,是練市鎮松亭村的大學生村官。機械專業出身的他,擔起了村里“五水共治”行動“工程師”的角色,從野貓浜整治三步走計劃的設計,到三座機埠或翻新、或新建的規劃,再到當前河道保潔隊伍規模的擴容,季小輝都全程參與。他說,盡管當前借調在鎮組織辦工作,但在每周一回的下村中,他總要到村里的大小河流旁走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