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昭君墓導游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內蒙古昭君墓導游詞范文
作為一名樂于為游客排憂解難的導游,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導游詞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內蒙古昭君墓導游詞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內蒙古昭君墓導游詞范文1
我們今天參觀的昭君墓,蒙古語為特木爾。烏虎兒,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現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積3.3公頃,墓高33米,墓身呈臺體狀,墓頂建有一座涼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樹葉枯黃時,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們又稱這為“青冢”。墓地東側是歷代名人為昭君墓題寫的碑文,西側是文物陳列室。登上墓頂,我們會看到連綿不斷的陰山山脈橫貫東西,也會欣賞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這位奇女子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歷史上把這四大美女分別比喻成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她們分別指的是誰呢?噢,陳先生說得對,“沉魚”指的西施,“閉月”代表的是貂蟬,“羞花”暗喻的是楊貴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為什么叫“落雁”呢?說起來,還有一個小小的典故呢!傳說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遠歸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驚呆了,忘記了飛翔,于是,從空中掉了下來,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稱。
比起其他3位美女來,昭君不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秭歸肯人氏,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西漢元帝時,昭君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所謂“良家子”,指的不是醫、巫、商賈、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宮,昭君入掖庭后級別是“待詔”,“待”是等待的待字,“詔”是言字旁加一個召見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較低的。史書記載,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
內蒙古昭君墓導游詞范文2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的大黑河南岸沖積平原上。墓身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矗立在一片平疇中,更顯其巍峨高聳,姿態雄偉。遠望陵墓呈青黛色,唐朝詩人杜甫到此游覽時,曾留下過“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的詩句。據說每年“涼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時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歷代相傳稱為“青冢”;還有一種說法,蒙語稱“特本兒烏爾虎”,古時稱“青冢”。因此“青冢擁黛”被譽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秭歸寶坪(今屬湖北省興山縣)人。相傳有“落雁”之美,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元帝時被選入宮,竟寧元年(公元前33 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和親,昭君自愿出嫁遠入匈奴,后立為寧胡閼氏,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唐代杜信《通典》中最早記載了這座昭君墓,以后歷代記載甚多,昭君墓封土堆,高達33米,占地1.3公頃。墓前有平臺及階梯相連,與中原地區漢代帝王陵墓的形制頗近。第二層平臺及墓頂各建有一亭。佇立墓頂,極目遠眺,陰山逶迤崢嶸,平疇阡陌縱橫,墓草青青,古木參天。昭君墓周圍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晚霞的映照,墓地的景色似乎時時都有變化。民間傳說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峰,午如鐘,西如縱”,更增添了昭君墓這一塞外孤墳的神秘色彩。
墓前側有文物陳列室展出昭君有關文物。墓前立董必武題《謁昭君墓》詩碑,詩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攄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詩碑后側還豎立有歷代歌頌昭君功績的石碑7通。詩碑前方有新近落成的呼韓邪單于與王昭君馬上并轡而行的大型銅鑄雕像,雕像高3.95米、重5噸,形態逼真,兩匹駿馬相依,單于和閼氏英姿豐采,沉浸在一片和睦、喜悅的氣氛之中。昭君出塞和親是民族團結的象征。
近期新設了接待室、陳列室、書畫社等服務設施。站在墓頂,可眺望呼和浩特市景。昭君莫已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內蒙古昭君墓導游詞】相關文章:
內蒙古昭君墓導游詞6篇02-25
包頭昭君島導游詞范文01-15
包頭昭君島導游詞范文通用05-12
內蒙古的導游詞02-25
內蒙古導游詞12-16
內蒙古旅游導游詞02-27
內蒙古概況的導游詞05-12
內蒙古草原導游詞10-15
內蒙古草原的導游詞11-17
魅力內蒙古的景點導游詞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