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歸燕堂筆記》的讀后感1000字

            時間:2021-01-17 09:18:13 讀后感1000字 我要投稿

            《歸燕堂筆記》的讀后感1000字

              我常常把書架上的書分為兩類:一為可讀之書;一為可用之書。捧之在手,不分時間、地點,往往手不釋卷,回味無窮,是謂可讀之書。此類書沒有根本的實用價值,卻能使人如飲水者,冷暖自知;書到用時方恨少,放在案頭,作文或解惑時必翻之書,是謂可用之書。此類書用過即束之高閣,以備不時之需。兩類書因功能相異而同樣獲得我的青睞。最近喜獲崔陟老友贈送之新著《歸燕堂筆記》,很自然地將其歸入前者。一口氣讀了數十篇,如同慢慢品嘗著一壺苦丁茶,一種淡淡的甜香緩緩涌上來,愈久而彌香。

            《歸燕堂筆記》的讀后感1000字

              認識崔陟兄已有數十年的光景,拜讀其饋贈的專著已不知凡幾。但對于《歸燕堂筆記》的閱讀體驗,還是第一回。本書共輸入作者書畫類品評短文86篇,作者將其分為兩類:一為給別人寫的:或為別人的書作序跋,或為品評別人詩文書畫,再或者回憶先賢,有感而發;一為給自己寫的,大多為自己的論著的后記,也有兩篇是生活隨筆。他一般不請名人作序,這里邊有他的道理。因為最了解自己的就是自己,能說得最透徹,最生動。無論是“為別人”,還是“為自己”,我們都能看到一個真性情的學者坐在海棠樹下,將所思所感娓娓道來,使聞者駐足,流連忘返。

              先說“為別人”。崔陟有多重身份,有書法家、詩人、民間文學家、戲劇家、編審、書法評論家----等等,惟其如此,他的朋友幾乎遍天下。他自己出書、編書,因而朋友們或慕其名,或感其情,往往請其捉筆,為論著賜序。古道熱腸的崔陟總是有求必應。他所作序,從不講無關痛癢的話,更不講客套話,而是研究論著之后將真實感想發之于筆端,情文并茂,因而讓著者感念,讀者心儀。筆者很榮幸有兩本小書(《六朋畫事》、《粵畫訪古》)曾經由崔陟擔當責任編輯并賜序,本以為百忙中的他可能只是隨便寫幾句隔靴搔癢的話應付應付,沒想到他能將整本書精讀一過,由此指出書中的亮點或得失,并以其散文的筆調條分縷析,不能不讓人在感動的同時心折。

              再說“為自己”。我常常調侃崔陟早已著作等身,他總是謙虛的說,如果把每本書豎起來的話或許可以等身。實際上,無論“橫豎”,著作已有30多種的崔陟早已是名不虛傳了。每次得到其贈書,第一時間便翻看其后記。在其后記里,蘊含了寫作此書的來龍去脈,甚至全書的精華往往都被其濃縮進短短的數百字中。《歸燕堂筆記》的“寫給自己的”部分,便是這種精華的總集。因而讀起來,有一種山陰道上,目不暇接之感。

              不管是給別人寫,還是給自己寫,崔陟的文筆始終如一。在樸實流暢中閃爍著幾分幽默,顯得愈加深沉和含蓄。說到底,就是自然生動,毫無做作之態。這一點已經得到同行們的共識。現在突然想到他的書法風格也是這樣,篆書、隸書是他的常項,古意很濃,又具有新意,個性也是十分鮮明的.。由于他篆刻功底深,故書法也很注重章法,特別是斗方,字大小輕重錯落有致,虛實布白合理,加之行書的配合,很具整體的美感。他的風格是經過多年的磨礪生成的,真是一個腳印一滴汗,很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在這本書中,看到了一個真性情的學者另一面。書中無數次提到作者的發妻慧齡,提到他們曾經生活的舊居,曾經留下的一步步腳印,還提到那棵頗具深意的海棠樹。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往事的留戀,對生命意志的高揚。他們曾經上山下鄉,到過礦山,在地質隊當過隊員,一起考上大學,在古城邯鄲生活了十幾年,最終如愿以償地一起回到北京胡同的故居。他們把自己比作回巢的燕子,于是也就有了“歸燕堂“這么一個齋號。而這一切的一切,對于在喧囂的大都市生活的很多人來說,已經漸行漸遠了。而捧讀崔陟這本精致的小書,卻似乎這種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情愫又重新回到我們中間。

            【《歸燕堂筆記》的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燕歌行的讀書筆記12-11

            《燕明刀》讀后感11-30

            燕明刀讀后感范文600字04-16

            《燕明刀》讀后感范文600字11-30

            《馬燕日記》讀后感800字(精選16篇)01-15

            雇歸園田居讀后感1500字12-12

            鐘麗燕感恩歌譜09-11

            《盜墓筆記》讀后感05-07

            《歸有光的正義和良心》讀后感1500字11-11

            鄭多燕減肥健身舞08-09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