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優秀范文(精選2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優秀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后感優秀范文1
大家一定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吧,它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這本書里有二十個故事,分別有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計、草船借箭……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草船借箭。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天,周瑜將要曹軍交戰,想讓諸葛亮在十天內制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就可以完成了,還立下了軍令狀。第二天,諸葛亮要求魯肅到船里做客,魯肅對諸葛亮說道:“你叫我來船上干什么?”諸葛亮回答:“我帶你去取箭呀!”船慢慢得往曹軍的'水寨行駛,到達之后,就讓將士們擂鼓吶喊,曹操聽到聲音之后,心想:在這大霧的天氣里,不知對方有什么士兵,如果貿然行動,可能會中埋伏。就命令士兵朝船放箭。就這樣,一支支箭一個接一個地射在了船兩側的草人上,諸葛亮成功“借”來了十萬多只箭。
我覺得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顧全大局的人,他算準了曹軍會朝自己放箭,就放些草人在兩側,算準了曹軍放箭的數量,就立下了軍令狀。也算準了那天的天氣,可以用這種天氣來隱蔽自己。周瑜是一個用心險惡,心胸狹窄的人,開始想諸葛亮不會取箭成功,就想害了他。
《三國演義》這本書里還有許多的故事,每個故事里有不同的人物形象,有仗義的關羽,勇猛的張飛,還有重感情的趙云等等,等你去發現哦!
三國演義讀后感優秀范文2
莎士比亞曾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個暑假我就閱讀了一本好書《三國演義》,我每天都對它愛不釋手,看得如癡如醉。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東漢末年,因皇帝無能,各地紛爭不斷,后來曹操、劉備、孫權各自有了自己的地盤,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后三國歸晉的故事。
這本書中的人物性格鮮明,都被刻畫的栩栩如生。有仁慈的劉備;有忠心不二的`關羽;還有智高膽雄的趙云。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十分聰明,足智多謀,會為劉備出謀劃策。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定是博覽群書。我想了想自己,我平時不愛讀書,讀一會兒書就玩一會兒,沒有把書讀進心里,現在,我下定了決心,以后一定要好好讀書,閱讀更多的書籍。
在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就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劉備為了請出諸葛亮,三次去請,最后成功請出諸葛亮這件事。我十分佩服劉備那堅持不懈的品質,如果是我兩次去請,第三次還要等待諸葛亮醒來,一定會十分惱怒,直接放棄,而劉備卻沒有,他一次次地去請,去等待。我讀完這段后想過了,如果當時劉備沒有請出諸葛亮,劉備還能成功擁有自己的土地嗎?這都是堅持換來的成功呀!
袁闊成曾經評價《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那段歷史的一座人才寶庫,也是一部活的兵書,是一座軍事大課堂。”是啊!我就在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道理,得到了無盡的精神財富。
【三國演義讀后感優秀】相關文章:
[優秀]三國演義讀后感優秀4篇09-24
[優秀]三國演義的讀后感11-18
三國演義讀后感【優秀】07-03
《三國演義》讀后感【優秀】07-04
【優秀】三國演義讀后感07-12
三國演義讀后感(優秀)07-14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優秀10-19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優秀09-14
《三國演義》讀后感[優秀]07-10
(優秀)《三國演義》讀后感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