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對聯創作:平仄合律

            時間:2022-12-09 14:56:16 對聯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聯創作:平仄合律

              詩有格律,詞有譜,曲有調名。古人雖未制定聯律,但律在聯中。由于對聯長短不限,結構復雜,人們對聯律的理解不盡相同。但是常見的楹聯大都在二三十字以內,并非越長越好。因此,這里主要談楹聯的基本句式和最佳楹聯結構,把我們的理解公諸同好,以求達到共識。

            對聯創作:平仄合律

              楹聯與其他文體的區別在于結構。楹聯結構是聲律結構,不是語法結構,亦即句內和句間的平仄序列關系。因為楹聯基本句式來自律詩和駢文,先了解律詩和駢文的句式結構是有益的。

              1、律詩句式

              七言律詩要求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分別構成七言聯,因此只有句腳上仄下平的情況,例如李商隱七律《無題》一詩中的對仗句: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

              分曹射覆蠟燈紅

              五言律詩要求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分別構成五言聯,如杜甫五律《春望》一詩中的對仗句: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2、駢文句式

              駢文不像律詩那樣有固定的言數和句數,而且不需要押韻;但有固定的句式,主要是四言句和六言句,也有增加一字成五言句或七言句的。其對仗限于兩句之內,在非節奏點上平仄不拘。駢文句腳既有上仄下平,也有上平下仄。為了方便,只舉王勃《滕王閣序》一文為例:

              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虹消雨霽,彩澈云衢。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魅。喜托龍門。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虛;

              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

              3、楹聯句式

              我們所說的楹聯句式是規范化的句式,在實際使用時非節奏點的平仄不拘。

              楹聯的四言句式和六言句式來自駢文,可以構成四言聯和六言聯:

              以文會友,與古為徒。(丁上左)

              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董其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孫中山)

              楹聯的五言和七言句式來自律詩,可以構成兩種類型的五言聯和七言聯: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鄭板橋)

              若問梅消息,須待鶴歸來。

              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趙子昂)

              東漢文章留片玉,西泠翰墨著千秋(朱景彝)。

              楹聯還從詩詞曲賦駢文,引進一言、二言、三言句式(通常用作領、襯字),從而形成包括一言至七言的最佳對聯句式體系。

              4、最佳楹聯結構

              每邊一句者,分別用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句式自身;每邊兩句者,用四言句式分別與自身以及五言、六言、七言句式,按句腳上仄下平要求,兩兩組合,就可以得到如下最佳結構。按照最佳結構撰聯,就像做詩填祠一樣,隨心所欲,不逾規矩。因為在非節奏點上,可平可仄,實際上仍有很大靈活性。在熟練運用之后,就可以按四言模式的句腳安排,增加句數,增加領、襯字,平仄自然合律。

              下面是最佳楹聯結構的舉例:

              四言聯:望洋興嘆,與鬼為鄰。(徐桐)

              五言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摘宋之問詩句)

              六言聯:此是山陰道上,如來西子湖邊。(紹興東湖聯)

              七言聯: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孫星衍)

              八言聯: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題杜甫草堂聯)

              九言聯:花雨能仁,祝嵩齡億載;曇枝普茂,鞏海甸三乘。(《萬壽圣典》)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國家期得士,桃李無言。(彭元瑞)

              十言聯: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泰山南天門)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流風于遺像,萬古清高。(武侯祠聯)

              十一言聯: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屈原祠聯)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臺。(徐文長)

              十二言聯:我去太匆匆,騎鶴仙人還送客;茲游良眷眷,落梅時節且登樓。(錢楷)

              5、長聯句腳安排

              按傳統觀點,每邊11字以上就稱長聯(曹雪芹),“最多也不過二三十余字而止”(梁章鉅),這是有道理的。因為楹聯的優勢在于言簡意賅,賞心悅目,適合懸掛,不宜太長。七言是律詩句式,八言是駢文句式。駢文和律詩句式的結合以十一言為典型,標志著楹聯有了不同律詩和駢文的結構,故以此分界,稱為長聯,是合理的。至于勝地壯觀,高樓大廈,二三十余字的長聯也足夠了。因此,不妨把更長的對聯稱為“超長聯”。

              長聯結構比較復雜,但可以將句腳安排簡化為四言模式。當然每句不一定是四言,還可以加領、襯字。可以靈活應用。但大體上是這樣一種模式。這樣的句腳安排,主要出于長聯同邊自對的需要。

            【對聯創作:平仄合律】相關文章:

            對聯平仄常識02-19

            對聯上下聯平仄規則01-20

            平仄相對的春節對聯01-18

            對聯創作:對仗03-20

            對聯創作方法02-06

            民間創作諺語精選07-25

            如何創作插花的主題-插花主題創作技巧06-18

            中國古代漢語的四聲和平仄09-15

            律所實習總結06-26

            律所實習證明06-25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