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見兩個剛考完研的女孩,在不停地交流報名經驗、復習經驗,互相暢談甚歡。然后在問她們考研目的時,卻道不出個所以然來,出發點不明確。
不知不覺自己碩士畢業也兩年多了,在此想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講講考研的一些看法。
一、考研的目的是什么?
說到考研的目的,有些是想更好的就業,有些是想在學術上更上一層樓,有些是想逃避就業壓力,有些是想換專業,有些是為了完成自己大學未實現的夢想(考進夢寐以求的學校)……,然而還存在一批人是盲目跟隨考研大軍考研。他們只是覺得大家都在考研,而自己大四了也沒多少事干,干脆也考研吧。
考研只是一次考試,然而讀研卻是2-3年的時間,對于二十多歲的人來說,這幾年是寶貴的。大學畢業時,大家同在一個起跑線上,可能2-3年之后,沒讀研的同學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社會經驗、工作經驗,也積累了原始的資金,經過幾年的闖蕩認識,他也比較明確自己的狀況,自己的需求,也許他覺得自己需要進行深造而再選擇考研,也許他會覺得另外某個領域適合自己,而選擇換工作領域,也許他會選擇結婚生子……;而讀研的同學仍然是學生一枚,缺閱歷、缺資金,最關鍵的一點是缺時間,他不能像大學剛畢業時那樣,不管不顧地出去闖蕩幾年,然后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畢業之后面臨的就是工作、成家。
所以要有的放矢,明確自己的目的,人生沒有幾個兩三年給你浪費的。
二、如何衡量考研
是否考研得根據自己的目的而定。如果你是想深造學業,那么考研義不容辭。如果是想更好的就業或者其他的,則在付諸考研行動之前,應該好好衡量下考研的利弊,慎重地決定是否考研。
就業衡量。有些專業,研究生和本科生工作的內容差異不大,收入差別也不明顯,發展空間也比較局限,這類的專業我個人是不建議考研的,與其考研,還不如在社會上淘3年的生活、工作經驗,更有利于自己將來的發展。
個人愛好衡量。隨著學歷的增加,研究的領域也越來越狹窄,如果只是想干點簡單輕松的工作,不追求學術,個人不建議考研。學得越專,就業面也就越窄。
專業領域衡量。我一朋友,學的重大化工類,主要的研究領域為鋰電池,由于鋰電池實驗對身體傷害較大,她畢業后就不想從事專業方面的事情,所以只能在高校、事業政府機關找工作,就業局限性非常大。所以對于這些將來對身體傷害比較大的專業,考研的同學們要慎重考慮。
三、學校如何選擇
決定考研的學生普遍有一特點:好高騖遠。目標遠大點固然是好的,但是脫離自己的實際情況就不太好了。自己目前在什么水平,能投入多大的努力,效率如何,競爭有多大,競爭對手實力如何……,對于考研的同學來說,這些都應該有一個認識,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考入一個好學校,就為自己畢業后找到好工作提供了一個機會,尤其是想進高校、研究所、國企等的同學,更是應該考一個好學校,985,211都應該具備,很多好企業在刪選簡歷的時候,第一關就是學校。然后并不是考研的同學都能進入這些好學校的,在選定學校時,應該考慮該學校的專業怎樣、師資怎樣、每年報名率、錄取率等,當然還可以詢問下歷年自己的師兄師姐的報考情況等。
四、導師如何選擇
一個好學校,為自己提供了一扇找到好工作的大門,一個好導師則是提供你邁過那扇門的動力。高校的研究生導師類型繁多,有純粹做學術類的,有接項目做應用的,有做行政的,有開公司的……。如果你有幸碰到了位好導師,那你的研究生經歷會讓你增值不少。如果你不幸碰到了位不負責任的導師,手上沒項目,也沒做什么學術,卻整天逼你發高影響因子的論文,而你又沒自己的未來發展做明確規劃,那么當你研究生畢業之后,除了熟悉office,你會一事無成。
暫時就聊到這么多了,還有些問題小編沒有提到的,歡迎各有同學補充及提出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