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考研之后,很多同學通常會面臨是否跨專業考研的問題,跨專業考研是彌補遺憾、重新選擇的機會,但對機會的利用應是建立在深思熟慮基礎上的慎重抉擇。是否適合所考專業、是否能發揮自己的特點與潛力,是需要認真考慮的關鍵問題。
有關專家認為,考研選專業,重點考慮個人興趣、學業實力和就業前景等因素,綜合考慮后,再確定是本專業還是跨專業報考,因此希望同學們能夠理性對待跨專業考研,切莫盲目追求熱門專業。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一名曾取得401分的研考生說,考研盡量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這一點之所以非常重要,一是由于這關系到將來的職業,二是直接關乎考研復習效果。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報考的專業很喜歡,學習樂在其中,那么復習效果就會很好,堅持到底的可能性也就大,成功的機率就高。反之,如果一個人厭惡自己的專業,那么在復習的過程中就很難較長時間保持興奮和激情,很容易造成最終的失敗。
除了興趣,影響考研分數的因素還包括學業能力。有關專家認為,學業能力決定報考學校及專業的選 擇。跨專業報考考生的最大劣勢在于沒有本科學習基礎,備考時在專業課上會耗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甚至影響整個復習過程的心態和考試結果。考研競爭激烈,復習周期長,考生盡量一次成功。考生選專業之前要認清自身競爭實力,可用往年試題檢測自己的學業水平,大致了解自己的競爭力。
理性思考。不要帶有任何投機心理,盲目追逐熱門專業。一旦如此,換來的可能是將來學業上的無所適從、舉步維艱。入學考試并非難事,但短視的目光則可能會使我們忽略遠方潛在的危險。
就近路線。復習的時間很緊張,要復習的內容又那么多,走“就近路線”無疑會有一些優勢,選擇相關相近專業,專業知識和思維方法有相通性,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增強自信心。
基礎性學科可以跨考到工科的各種專業。例如,數學、物理、化學等專業背景的同學可以選擇計算機、通信、機械、電氣等工科專業跨考。
文學類專業可以互跨:例如,哲學、法學、歷史學、文學、新聞學專業等等。但是外國語言文學對語言水平有較高要求,跨考的人相對較少。
相關行業可以互跨。例如,金融類、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可以互相跨考。
但考生要注意的是,讀研還要考慮將來的就業,使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能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提供助力,而不是單純獲得文憑。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部副主任周明生說,選專業時,跨專業報考的考生要理性看待專業的“熱”和“冷”,因為“熱”和“冷”都是相對的,只有根據自身的實力、興趣以及對未來職業的規劃去選擇專業,才是合理的。
中國政法大學研招辦主任黎洋認為,考生選擇專業時,對自己的實力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量力而行。尤其是一些就業前景看好的專業,考生要把自己的學業實力和個人興趣結合起來,選擇考研成功可能性較大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