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與設計學院成立于2007年8月26日,是由原國際女子學院,原藝術學院,原影視藝術學院三個藝術類學院相關專業整合組成。現有教職工93人,其中專任教師69人,教師中有正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碩士生導師12人。
現有全日制教育在校生2264人,其中本科生1919人,碩士生65人,成人學歷教育學生304人,在校自考生助學班學生390人(其中280人為全日制教育)。
學院以培養適應經濟建設與社會文化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堅持走改革創新之路,突出特色,注重與國內外高校和研究團體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力爭達到教師高素質,教學高質量,科研高水平。
學院設置:
學院現有三個系:
繪畫藝術系:下設國畫教研室、油畫教研室、水彩畫教研室、版畫教研室、美術理論教研室。
藝術設計系:下設視覺傳達教研室、環境藝術教研室、動畫教研室。
服裝藝術系:下設服裝設計教研室(內含配飾方向)、服裝表演與形象設計教研室、設計史論教研室
三個專業:
美術學、繪畫、藝術設計
兩個碩士點:
美術學:學科帶頭人石增琇教授,導師陳元龍、楊志剛、齊戰中、李桂金、姜文學。有中國畫藝術、油畫 藝術、版畫藝術、水彩藝術四個方向。
設計藝術學:學科帶頭人華梅教授,導師孫世圃、張兵、牟躍、張海林、要彬。有服飾文化學與服飾設計研究、廣告設計與廣告設計傳播效果研究、環境藝術設計與城市環境設計三個方向。
目前,藝術學碩士授權一級學科,以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華梅教授領銜申報成功,為美術學、設計藝術學、音樂學、廣播電視學等申報博士點打下牢固的學術基礎。
三個校屬研究機構:
“華梅服飾文化學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6月19日,是以服飾文化學創始人華梅教授名字命名的科研機構。華梅教授任所長,服裝設計藝術系主任要彬副教授任副所長,全面主持日常工作。研究所的成員有從事服飾文化學研究的知名專家、國內外喜愛或從事服飾文化工作的教師、研究人員或媒體編輯和記者,以及目前在全國各高校任教的華梅教授的研究生和在學研究生。
研究所完成和在研的重要科研項目有:
國家級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歷代輿服志研究”。
省部級社科項目: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服飾文化全覽》;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部委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國近現代服裝史》;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服飾與中國文化》獲2004年天津市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其服飾教學獲全國普通高校教學成果天津市一等獎;《古代服飾—二十世紀文物考古與研究》獲2006年天津市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人類服飾文化學》獲第十屆中國圖書獎,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及全國第二屆服裝書刊展評最佳獎、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第11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和天津市優秀圖書特等獎;《服飾軍事學》為天津市社科規劃項目;《中國歷代奇妝異服的歷史論析》為天津市藝術規劃項目。
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四部:《中國服裝史》、《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服裝概論》。
華梅服飾文化研究所在華梅教授的帶領下參與了國慶六十周年天津彩車服飾的主創設計,華梅教授任天津彩車服裝設計組組長。在此活動中華梅同志獲得首都國慶60周年群眾游行優秀工作者稱號;華梅、要彬、張海林、吳鳳均獲天津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特別優異獎;創作團隊還獲得天津師范大學頒發的特別優異獎及其他各類獎勵及獎章。受到今晚報、天津電視臺等眾多社會媒體的采訪、報道。取得了優異的社會聲譽。
研究所應邀參加天津夏季達沃斯國際經濟論壇“2008新領軍者年會”專用服飾設計項目商談會并承接設計工作。
服飾文化學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學術研究,是全人類的、跨學科的、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學科。華梅服飾文化學研究所猶如噴薄欲出的朝陽,開拓、創新、永不懈怠……
“中國標志設計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23日,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國家城鎮建設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牟躍教授擔任研究中心主任。承擔有國家級、部委級科研課題和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項目。是國家級標準制定單位。
研究中心下設四個分中心:
國家級課題項目中心
國家級標準指定中心
國家級教材(叢書)編寫中心
國家級(重點)工程設計中心
共有分別來自天津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南開大學、天津美術學院、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城建學院、天津商業大學的專家、教授和青年教師30余人。
研究中心堅持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天津市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服務,堅持理論創新、圖形創新、文化創新,標準創新,承擔的項目包括
1、國家標準(國家課題)項目: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公共交通標志 運行線路圖形符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公共交通 禁令和一般標志》。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風景區和城市園林用導向標志》。
(4)全國《文化行業公共場所通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標準》設計方案
(5)《全國高校公共場所通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標準》設計方案。
(6)濱海新區城市導向設計方案基本模式研究
2、轉化為國家級教材成果項目:
(1)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廣告設計與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標準圖形標志設計》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
(3)《廣告設計》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
“中國畫藝術研究所”作為天津市綜合高校中唯一的中國畫藝術研究機構,天津師范大學中國畫藝術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4月9日,研究所為校屬科研機構,該所由美術與設計學院中國畫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陳元龍教授任所長,研究員包括:韓石、楊志剛、黃國華、李慶增、韓立明、頓子斌、李礫、孫巖、馬駿、姜金軍等一批有實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該研究所還聘請了著名書畫大師孫其峰先生,以及著名書畫家夏明遠、張世范、楊德樹、呂云所、曹德兆、張蒲生、霍春陽、賈寶珉、史如源、韓文來、王振德、孫長康、唐云來、白金、姬俊堯、曹柏昆、張壽庠、霍然、王書平、鄭連群、郭鳳祥、何東等為藝術顧問。中國畫研究所的成立將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繼承傳統中國畫藝術,加強與國內外兄第院校、友好團體的學術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使中國畫藝術發揚光大。
教師獲得各項獎勵:
新學院成立以來,教師共發表論文106篇;發表繪畫及創作作品129幅;參加國際、國內各級各類畫展21人次。教師參加國內外大型專業研討會46人次。
為人師表的優秀教師:
天津市教育系統“十大女杰”:華梅
校級優秀教師:曹柏昆、華梅、姜文學、石增琇、孫世圃、齊寶成
教學名師:華 梅 孫世圃 石增琇
師德先進個人和標兵:要彬
豐碩的教學成果:
學院整合后,加強教學管理和專業建設力度,努力推進教學改革,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取得的教學成果有:
課程建設:
已建成國家級精品課1門:華梅教授主講的“中西服裝史”;市級精品課兩門:除華梅教授主講的“中西服裝史”外還有石增琇教授主講的“水彩(水彩人物)”;正在建設校級精品課1門:張兵副教授主講的“影視三維動畫”。
校級優秀課13門:齊戰中教授主講的“素描(素描造型基礎)”,孫世圃教授主講的“色彩構成”,張海林副教授主講的“三大構成(構成藝術)”,李礫老師主講的“中國畫(工筆人物)”,張兵副教授主講的“影視動畫”等。
共編著出版了9部國家級規劃教材:華梅教授編著的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四部《中國服裝史》、《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服裝概論》;牟躍教授編著的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廣告設計與制作》、《標準圖形標志設計》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廣告設計》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李桂金教授編著的《版畫藝術教程》;楊彥輝參編(副主編、第二作者)的二十一世紀高等藝術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國家規劃教材《立體構成》。
對外交流:
新學院成立以來,非常注重與國內外高校和研究團體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多次組織學術考察,出訪國外藝術院校及研究機構包括:新西蘭服裝技術研究院、新西蘭國立南方理工大學、泰國曼松德·昭帕亞皇家師范大學、泰國蘭實大學等。應邀及慕名來訪包括:新西蘭姐妹城市協會、日本愛知大學、韓國崇實大學、
羅馬第二大學、羅馬時尚藝術設計學院、意大利佛羅倫薩高等藝術學院、佛羅倫薩外語學院、意大利培拉帕尼設計學院、新西蘭維多利亞學院等。與港澳臺地區的交流包括:臺南大學來訪我院及我院教師受邀赴臺灣高雄市舉辦個人畫展。為豐富課堂教學,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學院在油畫等西方藝術課程中聘請外教任課,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