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和法基”部分作為考研2010年政治新大綱中新加入的考試內容,一直以來都被很多考生認為是政治復習五大模塊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隨著從2010年考研真題的逐年增多,我們發現這部分習題的雖然貌似簡單,但若想拿到滿分,還需要考生予以重視,下面談一談思修法基部分的特有點以及復習建議。
第一,從知識點理解的角度,側重“思修”,了解“法基”。
縱觀歷年真題,思修部分往往為命題點,特別是這八章中的三、四、五三章,即人生價值、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公德和秩序部分,此部分也是主觀分析題題源的密集轟炸點,比如2010年考查“道德和法律”的關系,2011和2012年分別考察“人生價值”和“誠信建設”部分,均出自此三章。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章“愛國主義”的內容,也是有可能命制主觀題的,今年考生要尤其關注下。而法律基礎部分要求較低,大多考查一些基本概念性的東西,側重于社會主義法治原理和憲法的一些嘗試考察,主要命制選擇題,直接單獨分析題可能性不大,但往往會和思修思修相結合出分析題。
第二,分值相對較大,側重于常識性規范考查。
今年思修法基部分的分數由以往的18分降到了16分,命題主要體現在選擇題減少一道,可以初步預測今年試題架構是單選兩道,多選兩道,分析題還是一道保持10分分值的材料題。試題命制有可能會出現部分超綱知識點,但是大家不用擔心,由于該部分命題出于常識性題目較多,因此即便是超綱點大多都很簡單,通過仔細閱讀試題便能答對。比如真題曾出現提問“人生理想按照層次分應分為什么”,通過仔細閱讀四個選項,大多數考生應能選出“一般理想和崇高理想”。
第三,主觀分析題呈現發散性考法。
與馬原、毛中特和史綱相比,該部分的主觀分析題一般在答案設置上呈現發散思維式,也就是說,我們不用去“死記硬背”一些知識要點,更多時候只要言之有理,具有一定深度、觀點不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相悖便可得分;因此此部分的分析題命制和答題更注重考生的知識應用和分析議論能力,而不是傳統的知識記憶。考生在訓練主觀題的時候,可以參照公務員申論答題的一些技巧,而對于基礎知識的積累,建議在理解的基礎上適當側重于看三、四、五章的內容;而出于本部分的特殊,建議考生在復習時候和適當關注些新聞熱點,社會熱點,以更好地幫助理解消化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