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YJBYS考研網小編整理的2016農學考研復習資料之植物的生殖和衰老名詞解釋,希望對備戰2016農學考研復習的學生起到指導和參考的作用。
識別反應(recognition response):識別是細胞分辨“自己”與“異己”的一種能力,表現在細胞表面分子水平上的化學反應和信號傳遞。本文中的識別反應是指花粉粒與柱頭間的相互作用,即花粉壁蛋白和柱頭乳突細胞壁表層蛋白薄膜之間的辨認反應,其結果表現為“親和”或“不親和”。親和時花粉粒能在柱頭上萌發,花粉管能伸入并穿過柱頭進入胚囊受精;不親和時,花粉則不能在柱頭上萌發與伸長,或不能進入胚囊發生受精作用。
集體效應(group effect):在一定面積內,花粉數量越多,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的生長越好的現象。
無融合生殖(apomixis):被子植物中由未經受精的卵或胚珠內某些細胞直接發育成胚的現象。
單性結實(parthenocarpy):不經過受精作用,子房直接發育成果實的現象。單性結實一般都形成無籽果實,故又稱“無籽結實”。
強迫休眠(epistotic dormancy):由于不利于生長的環境條件引起的植物休眠。如秋天樹木落葉后芽的休眠。
生理休眠(physiological dormancy):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因為植物本身內部的原因而造成的休眠。如剛收獲的小麥種子的休眠。
頑拗性種子(recalcitrant seed):指成熟時有較高的含水量,貯藏中忌干燥和低溫的種子,如茭白、菱、椰子、芒果等種子。這些種子采收后不久便可自動進入萌發狀態,一旦脫水即影響其萌發,導致生活力迅速喪失。因而人們曾稱頑拗性種子為“短命種子”。
衰老(senescence):在正常條件下發生在生物體的機能衰退并逐漸趨于死亡的現象。指植物的細胞、組織、器官或整個植株的生理功能衰退的現象。
脫落(abscission):植物細胞、組織或器官脫離母體的過程。脫落有三種類型:一是正常脫落,由于衰老或成熟引起的脫落,比如果實和種子的成熟脫落;二是生理脫落,因植物自身的生理活動而引起的脫落,如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競爭、源與庫不協調等引起的脫落;三是脅迫脫落,因逆境條件引起的脫落。
離區 (abscission zone ):離區是指分布在葉柄、花柄、果柄等基部一段區域中經橫向分裂而形成的幾層細胞。
離層(abscission layer):是離區中發生脫落的部位。
胚胎發育晚期豐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縮寫為LEA,其特點是具有很高的親水性和熱穩定性,并可被ABA和水分脅迫等誘導合成,在種子成熟脫水過程中起到保護細胞免受傷害的作用。
自由基(free radical):帶有未配對電子的離子、原子、分子以及基團的總稱。根據自由基中是否含有氧,可將自由基分為氧自由基和非含氧自由基。自由基的特點是:①不穩定,壽命短;②化學性質活潑,氧化能力強;③能持續進行鏈式反應。
1. 植物受精后,雌蕊的代謝主要有哪些變化?
植物受精后,雌蕊的代謝變化主要表現在:
(1)受精后雌蕊的呼吸速率一般要比未受精的高,并有起伏變化。
(2)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等含量顯著增加。
(3)營養物質向雌蕊的輸送增強。
2. 引起植物衰老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1) 自由基損傷 衰老時SOD活性降低和脂氧合酶活性升高,會導致生物體內自由基產生與消除的平衡被破壞,以致積累過量的自由基,對細胞膜及許多生物大分子產生破壞作用,如加強酶蛋白的降解、促進脂質過氧化反應、加速乙烯產生、引起DNA損傷、改變酶的性質等,進而引發衰老。
(2) 蛋白質水解 當中央液泡膜蛋白與蛋白水解酶接觸而引起膜結構變化時即啟動衰老過程,蛋白水解酶進入細胞質引起蛋白質水解,從而使植物衰老與死亡。
(3) 激素失去平衡 抑制衰老的激素(如CTK、IAA、GA、BR、PA等)和促進衰老的激素(如Eth、ABA、JA等)之間不平衡時或促進衰老的激素增高時可加快衰老進程。
(4) 營養虧缺和能量耗損 營養虧缺和能量耗損的加快會加速衰老。
3. 肉質果實成熟期間在生理生化上有哪些變化?
(1) 糖含量增加 果實成熟后期,淀粉轉變成可溶性糖,使果實變甜。
(2) 有機酸減少 未成熟的果實中積累較多的有機酸,使果實出現酸味。隨著果實的成熟,含酸量逐漸下降,這是因為:①有機酸的合成被抑制;②部分酸轉變成糖;③部分酸被用于呼吸消耗;④部分酸與K+、Ca2+等陽離子結合生成鹽。
(3) 果實軟化 這與果肉細胞壁物質的降解有關,如中層的不溶性的原果膠水解為可溶性的果膠或果膠酸。
(4) 揮發性物質的產生 主要是產生酯、醇、酸、醛和萜烯類等一些低分子化合物,使成熟果實發出特有的香氣。
(5) 澀味消失 有些果實未成熟時有澀味,這是由于細胞液中含有單寧等物質。隨著果實的成熟,單寧可被過氧化物酶氧化成無澀味的過氧化物,或凝結成不溶性的單寧鹽,還有一部分可以水解轉化成葡萄糖,因而澀味消失。
(6) 色澤變化 隨著果實的成熟,多數果色由綠色漸變為黃、橙、紅、紫或褐色。與果實色澤有關的色素有葉綠素、類胡蘿卜素、花色素和類黃酮素等。葉綠素破壞時果實褪綠,類胡蘿卜素使果實呈橙色,花色素形成使果實變紅,類黃酮素被氧化時果實變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