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旅游“出海”布局絲路沿線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黃河岸邊唱響《黃河大合唱》,陜西已然成為了《奔跑吧》、《爸爸去哪兒》等綜藝節目的人氣標地,中央電視臺也是多次將晚會分會場定位在了陜西西安。
電視節目的播出無形中展示了陜西的全新面貌,成為陜西旅游形象的宣傳窗口。事實上,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獨具魅力的絲綢之路旅游日益成為全球旅游熱點,來陜游客數量不斷打破舊有記錄,海內外游客對陜西的認知,也在不斷更新。
根據陜西省旅游局官方數據,2016年,2016年,陜西省接待境內外游客4.49億人次,同比增長16.45%,其中入境旅游人數338.2萬人次,同比增長15.41%。
為吸引更多游客,陜西省旅游局已開始使用Twitter、Youtube等方式進行海外宣傳,同時,利用豐厚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在各地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
推特等社交媒體成宣傳方式
提到陜西,人們的第一印象大概都是兵馬俑、漢唐文化、革命老區。除此之外,很多人都難以對其具體形象進行刻畫。
豐厚的歷史饋贈和自然饋贈,讓陜西頗具知名度,每年有數百萬游客慕名前來。盡管如此,卻很難看到陜西對自己的旅游資源做規模性宣傳。但當把陜西建設成國際著名、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成為陜西省發展目標時,尋求合適的新興宣傳渠道就變得很有必要。
陜西省旅游局辦公室一位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陜西省旅游局已經在利用互聯網傳播的特點和優勢,不斷積極探索和創新宣傳營銷模式。“我們同人民網(603000)合作,建立發布日、韓、德、法等多語種陜西旅游海外推廣頻道,在此基礎上,升級、改版并開通了陜西旅游官方英文網站。”
根據境外游客閱讀習慣和審美情趣設計的陜西旅游外文網站,內容涵蓋了陜西景區景點、文化藝術、特色美食、節慶活動及旅游指南等,為在線訪客全方位呈現旅游資訊。截至目前,官方網站和外文頻道訪問量已過億。
上述負責人還表示,“我們也在利用境外社交媒體平臺的巨大影響力,連續三年運營Facebook(臉譜)、Youtube(油管)、Twitter(推特)等社交媒體官方賬號。目前,Facebook(臉譜)共有粉絲21萬個,Twitter(推特)共有粉絲2.3萬個,2016年覆蓋人群達2300萬。”
頗具創新意義的是,陜西省旅游局還在Youtube發布原創視頻及“發現陜西”活動視頻、陜西旅游宣傳片等90余部,總瀏覽量達到89萬人次。
在開展基礎運營之外,復活兵馬俑、陜西黃金自拍旅游路線、發現陜西、外國人眼中的陜西、穿越時空Cosplay快閃等線下活動也頗有成效。
如此豐富的宣傳渠道下,上述負責人表示,“2016年,陜西省接待境內外游客4.49億人次,同比增長16.45%,其中入境旅游人數338.2萬人次,同比增長15.41%。”
十余國在西安設立簽證中心
打造“一帶一路”旅游核心區亦是陜西旅游業發展目標之一。陜西省作為旅游大省,加之位處絲綢之路起點,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陜西旅游走出去極具優勢。
據陜西省旅游局官方數據,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開通國際航線45條,通達16個國家的35個城市,國內航線在全國26家千萬級機場連通性指數排名第六。
為了進一步提升國際知名度,陜西省充分利用了自身地理優勢與歷史優勢,通過舉辦多項活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
最典型的案例是最近正在舉行的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自2014年至今已舉辦四屆,成為西部地區有影響力的展會之一。僅去年絲博會,就有42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參會,達成合作意向金額約3.75億元。
這些行動的成效正在逐漸顯現。泰國、韓國、柬埔寨、馬來西亞等4個國家相繼在西安設立領事館,英國、德國等十余個國家相繼在西安設立簽證中心。
去年,陜西旅游集團公司先后與柬埔寨大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簽署了吳哥窟實景演出開發合作協議、與意大利都市設計工程公司簽署了《馬可.波羅》威尼斯水上實景演藝合作協議,拉開了中國旅游實景演藝走向國際舞臺的序幕。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旅游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與文化相互融合、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從很多公開資料都可以看出,陜西省正著力宣傳以“兵馬俑的故鄉、絲綢之路起點”為主題形象,著力打造黃河旅游帶、秦嶺人文生態旅游度假圈、絲綢之路旅游走廊三大高地。
陜西省旅游局上述負責人稱,“陜西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大雁塔為代表的絲綢之路旅游產品;以兵馬俑、古都西安為代表的`傳統經典人文旅游產品;以延安革命舊址為代表的紅色旅游產品;以剪紙、農民畫、特色小吃等為代表的民風民俗文化旅游產品;以長恨歌、西安城墻仿古入城式等為代表的文化旅游演藝產品;以及以秦嶺、黃河為代表的自然生態、休閑體驗旅游產品等。”
在陜西省所有城市的特色化旅游發展布局中,延安的規劃最具代表性。
按照“中國革命圣地、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延安市將紅色文化旅游作為核心內容,先后投資500多億元,構筑了紅色文化旅游、黃帝文化旅游、黃河文化旅游、黃土風情文化旅游和綠色生態旅游五大文化旅游板塊。
在這樣的特色發展下,2016年延安旅游人數達到402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28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末的2.8倍和3.0倍。
除延安外,陜西還在著力布局陜北北部大漠風情旅游體驗區、關中東部山河風情旅游體驗區、關中西部文化宗教旅游體驗區、巴山漢水生態休閑旅游體驗區、陜南東部人文生態旅游體驗區等特色旅游品牌。
文化特色旅游
陜西省作為旅游大省,加之位處絲綢之路起點,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陜西旅游走出去極具優勢。據陜西省旅游局官方數據,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開通國際航線45條,通達16個國家的35個城市,國內航線在全國26家千萬級機場連通性指數排名第六。泰國、韓國、柬埔寨、馬來西亞等4個國家相繼在西安設立領事館,英國、德國等十余個國家相繼在西安設立簽證中心。
【陜西旅游“出海”布局絲路沿線】相關文章:
普吉出海旅游去哪些島嶼好09-23
陜西旅游景點大全10-10
陜西畢業旅游景點攻略10-19
陜西元旦旅游好去處10-06
陜西國慶去哪里旅游好09-03
拓展項目蛟龍出海簡介06-29
旅游公路網布局規劃研討論文08-03
青躲鐵路沿線旅游資源會計初探畢業論文10-13
陜西端午節到哪旅游08-10
帆船出海的注意事項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