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荀子經典名言

            時間:2024-05-11 18:36:12 名言警句 我要投稿

            荀子經典名言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熟記名言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理解類題目的理解。你知道什么樣的名言才能稱之為經典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荀子經典名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荀子經典名言

            荀子經典名言1

              1、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2、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3、良醫之門多病人。 《荀子法行》

              4、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5、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后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6、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7、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荀子非十二子》

              8、君戒專欲,臣戒專利。

              9、仁義禮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于家也。

              10、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11、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12、惡之者眾則危。 《荀子正論》

              13、居必擇鄉,游必就士。 《荀子勸學》

              14、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15、怠慢忘身,禍災乃作。 《荀子勸學》

              16、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17、君子養心莫善于誠。 《荀子不茍》

              18、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荀子榮辱》

              19、務本節用財無極。 《荀子成相篇》荀子

              20、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

              21、公生明,偏生暗。

              22、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2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4、酒亂其神也。

              25、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 《荀子大略》

              2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7、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名言

              28、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荀子勸學》

              29、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荀子勸學》

              30、圣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 《荀子性惡》

              31、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后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32、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王制》

              33、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荀子修身》

              3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5、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36、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7、先義而后利者榮,先榮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

              38、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39、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 《非十二子》

              40、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

              41、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42、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43、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 《荀子富國》

              44、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4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6、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荀子議兵》

              47、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荀子天論》

              48、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信。

              49、恭敬,禮也;謙和,樂也;謹慎,利也;斗怒,害也。

              50、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荀子

              51、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 《荀子榮辱》

              52、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荀子名言

              53、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54、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荀子大略》

              55、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荀子富國》

              56、思索以通之。

              57、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荀子勸學》

              58、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59、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60、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禮論》

              61、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62、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 《荀子大略》

              63、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64、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信。

              65、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66、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67、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68、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

              6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勸學》

              70、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

              71、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72、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

              73、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74、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荀子

              75、恭敬,禮也;謙和,樂也;謹慎,利也;斗怒,害也。

              76、亂則國危,治則國安。 《荀子王霸》

              77、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荀子勸學》

              78、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79、君子之學業,以美其身;小人之學業,以為禽犢。 《勸學》

              80、學無止境。

              8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82、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83、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84、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刎頸也。荀子

              85、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荀子勸學篇》

              8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87、篤志而體,君子也。

              88、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89、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 《荀子修身》

              90、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荀子勸學篇》

              9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荀子勸學》

              92、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93、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94、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95、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96、長幼有序。 《荀子君子篇》

              97、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荀子修身》

              98、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荀子修身》

              99、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 《荀子天論》

              100、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 《荀子成相》

              101、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荀子非十二子》

              102、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臣不至。

              103、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104、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 《荀子天論》

              10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荀子勸學》

              106、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荀子修身》

              107、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及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108、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

              109、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荀子儒效》

            荀子經典名言2

              1、學不可以已。--《荀子》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3、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

              4、仁者必敬人。《荀子》

              5、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荀子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7、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荀子.天論》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9、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荀子大略》

              10、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11、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先秦《荀子》

              1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荀子勸學》

              1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14、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15、君子隆師而親友。《荀子修身》

              16、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荀子天論》

              17、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儒效

              18、篤志而體,君子也。荀子《修身》

              19、騏驥一躍,不能步;駑馬駕,功在不舍。(騏驥俊馬。駑馬跑不快的馬。駕,馬行一日為一駕。——先秦《荀子勸學》

              20、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經途經。好其人愛戴教授自己的`人,虛心向他們求教。隆禮尊崇禮義)《荀子。勸學》

              2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

              22、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23、怠慢忘身,禍災乃作。《荀子.勸學》

              24、一個人如同時具有孔子提倡的愛心孟子的正義墨子的實踐韓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莊子的慧荀子的自強,就一定能成為領袖。

              25、知而好問,然后能才。——《荀子》

              26、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

              27、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荀子非相》

              2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載人,不能治人。——荀子

              29、法者,治之端也。——荀子

              30、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31、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茍》

              32、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荀子

              33、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荀子

              34、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荀子.成相》

              35、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騏驥俊馬。駑馬跑不快的馬。駕,馬行一日為一駕。先秦《荀子.勸學》

              36、蝴蝶如要在百花園里得到飛舞的歡樂,那首先得忍受與蛹決裂的痛苦。愛民者強,水愛民者弱。荀子

              37、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并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38、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荀子

              39、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荀子

              40、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荀子

              41、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經途經好其人愛戴教授自己的人,虛心向他們求教。隆禮尊崇禮義——《荀子勸學》

              42、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4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44、養心莫善于誠。《荀子.不荀篇》

              4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46、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女人。荀子

              47、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荀子》充滿著歡樂與斗爭精神的人們,永遠帶著歡樂,歡迎雷霆與陽光。赫胥黎

              48、堅持不懈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4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50、是謂是,非謂非,曰直。荀子

            荀子經典名言3

              1、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荀子

              2、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荀子

              3、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荀子

              4、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5、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荀子

              6、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刎頸也。——荀子

              7、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荀子

              8、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荀子

              9、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荀子

              10、人只是一無所知的動物,沒有教誨——荀子

              1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12、自強像榮譽一樣,是一個無灘的島——荀子

              13、學無止境。——荀子

              14、酒亂其神也——荀子

              15、亂則國危,治則國安。——荀子

              16、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

              17、怠慢忘身,禍災乃作。——荀子

              18、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荀子

              19、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荀子

              20、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荀子

              21、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荀子

              22、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

              23、仁義禮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24、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荀子

              25、居必擇鄉,游必就士。——荀子

              26、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

              27、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荀子

              28、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荀子

              29、先義而后利者榮,先榮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荀子

              30、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31、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荀子

              32、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33、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荀子

              34、恭敬,禮也;謙和,樂也;謹慎,利也;斗怒,害也。——荀子

              35、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荀子

              36、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

              37、以近知遠,一以知萬,以微知明——荀子

              3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載人,不能治人——荀子

              39、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及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荀子

              40、良醫之門多病人。——荀子

              41、惡之者眾則危。——荀子

              42、怒不過奪,喜不過予。——荀子

              43、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荀子

              44、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45、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荀子

              46、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47、是謂是,非謂非,曰直。——荀子

              48、君戒專欲,臣戒專利。——荀子

              49、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荀子

              50、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荀子

            荀子經典名言4

              1、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荀子榮辱》

              2、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荀子成相》

              3、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荀子王制》

              4、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

              5、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荀子勸學》

              6、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

              7、怒不過奪,喜不過予。《荀子修身》

              8、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9、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荀子

              1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1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12、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荀子

              13、功被天下,守之以讓。――荀子

              14、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臣不至。

              15、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16、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

              1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8、治則衍及百姓,亂則不足及王公。――荀子

              19、務本節用財無極。《荀子成相篇》荀子

              20、彼求之而后得,為之而后成,積之而后高,盡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積也。

              21、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22、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23、是謂是,非謂非,曰直。――荀子

              24、伯樂不可欺馬,君子不可以欺人。――荀子

              25、千人萬人之情,一人之情也。――荀子

              2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7、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28、治生乎君子,亂生乎小人。――荀子

              29、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30、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智;坎井之龜,不足與語東海之樂。――荀子

              31、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32、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33、外重物而不內憂者,無之有也。行離理而不外危者,無之有也;外危而不內恐者,無之有也。――荀子

              34、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35、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36、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荀子

              37、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荀子不茍》

              38、學無止境。

              39、亂則國危,治則國安。《荀子王霸》

              40、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41、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42、馬駭輿,則君子不安輿;庶人駭政,則君子不安位。――荀子

              43、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44、君子隆師而親友。――《荀子修身》

              45、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載人,不能治人。

              46、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47、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48、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荀子經典名言5

              1、尊嚴而憚,能夠為師。

              2、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荀子經典語錄

              3、長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4、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5、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6、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荀子·修身》

              7、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8、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荀子

              9、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10、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11、怠慢忘身,禍災乃作。——《荀子·勸學》

              12、公生明,偏生暗。

              13、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14、篤志而體,君子也。

              1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16、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17、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1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19、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0、怒可是奪,喜可是予。——《荀子·修身》

              21、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荀子·富國》

              22、公生明,偏生暗。

              23、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榮辱》

              24、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荀子·勸學》

              25、匹夫不能夠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7、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名言

              28、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

              29、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30、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王制》

              31、惡之者眾則危。——《荀子·正論》

              32、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33、圣可積而致,途之人能夠為禹。——《荀子·性惡》

              34、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荀子名言

              35、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36、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37、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

              3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39、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禮論》

              40、君子曰:學不能夠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41、學無止境。

              42、先義而后利者榮,先榮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

              43、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荀子·不茍》

              44、恭敬,禮也;謙和,樂也;謹慎,利也;斗怒,害也。

              45、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46、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

              47、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48、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

              49、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荀子·榮辱》

              50、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51、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荀子·大略》

              52、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53、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5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55、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56、仁義禮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于家也。

              57、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58、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59、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及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60、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子·儒效》

              6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62、良醫之門多病人。——《荀子·法行》

              63、思索以通之。

              64、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后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65、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刎頸也。——荀子

              66、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67、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68、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69、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70、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荀子·成相》

              71、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72、居必擇鄉,游必就士。——《荀子·勸學》

              73、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荀子·富國》

              74、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

              75、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76、亂則國危,治則國安。——《荀子·王霸》

              77、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篇》

              78、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79、務本節用財無極。——《荀子·成相篇》——荀子

              80、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81、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臣不至。

              82、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

              83、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荀子·天論》

              84、君戒專欲,臣戒專利。

              85、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信。

              86、酒亂其神也。

              87、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88、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議兵》

            荀子經典名言6

              以下名言均出自戰國儒家大師荀子的〈〈勸學〉〉,高中學過這篇古文,很喜歡他語言樸素但深蘊哲理,當時從圖書館借過《荀子》一書。今日得暇,于書架挑出上海人民出版社所出的《〈荀子簡注》,讀首章〈〈勸學〉〉,深有所感,古人至理名言,用以修身、治學、齊家,故摘其警句存之。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長于無禍。”

              “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昏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山野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荀子經典名言7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3、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5、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6、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8、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9、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10、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1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

              12、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 荀子名言

              13、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

              14、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荀子勸學》

              15、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16、仁義禮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于家也。

              17、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荀子天論》

              18、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19、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20、學無止境。

              21、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23、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26、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篇》

              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9、居必擇鄉,游必就士。《荀子勸學》

              30、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荀子榮辱》

              31、怠慢忘身,禍災乃作。《荀子勸學》

              32、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33、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34、先義而后利者榮,先榮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

              35、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及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36、是謂是,非謂非,曰直。(名人名言 )

              37、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議兵》

              38、惡之者眾則危。《荀子正論》

              39、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0、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4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43、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荀子王制》

              44、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45、公生明,偏生暗。

              46、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47、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48、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

              49、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50、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51、良醫之門多病人。《荀子法行》

              52、長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53、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荀子成相》

              54、怒不過奪,喜不過予。《荀子修身》

              55、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荀子大略》

              56、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荀子修身》

              57、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荀子富國》

              58、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59、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

              60、務本節用財無極。《荀子成相篇》 荀子

              61、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荀子不茍》

              62、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榮辱》

              63、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荀子富國》

              64、亂則國危,治則國安。《荀子王霸》

              65、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子儒效》

              66、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67、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68、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69、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70、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荀子名言

              71、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72、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73、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74、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

              75、恭敬,禮也;謙和,樂也;謹慎,利也;斗怒,害也。

              76、公生明,偏生暗。

              77、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

              78、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79、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圣人然后分也。 《荀子禮論》

              80、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81、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荀子

              82、思索以通之。

              83、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臣不至。

              84、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85、圣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荀子性惡》

              86、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荀子名言

              87、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88、篤志而體,君子也。

              89、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90、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

              91、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信。

              92、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后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93、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94、禮者,人道之極也。 荀子名言

              95、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96、君戒專欲,臣戒專利。

              97、酒亂其神也。

            荀子經典名言8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授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荀子禮論》

              23.根據材料,孟子和荀子兩人中, 主張“性本善”觀點。(1分)

              24. 孟子和荀子認為道德分別起源于什么?(4分)

              閱讀答案

              23.孟子(1分)

              24.孟子認為道德起源于內在的人性,是人性之善的自然發展(孟子認為道德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是人固有的'本心本性)。(2分)荀子認為道德源于社會制度對人欲望的

              約束協調,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規范(是人們為在一起生活被動接受的一種規范)。(2分)(大意相同亦可給分)

            荀子經典名言9

              1、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2、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惡死甚矣,然而人有從生成死者,非不欲生而欲死也,不可以生而可以死也。

              3、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4、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5、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7、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9、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詩經》

              10、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11、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1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1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4、且夫芷蘭生于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

              16、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17、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

              18、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19、古之所謂士仕者,厚敦者也,合群者也。

              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21、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22、無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長,故塞而避所短,移而從所任。

              23、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

              24、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25、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26、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辨而不爭,察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夫是謂至文。

              2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傳》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29、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

              30、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

              3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

              32、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

              33、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34、君子樂其道,小人樂其欲。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矩。——《論語》

              36、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37、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38、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警世通言》

              3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40、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

              41、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42、妻子具而孝衰于親。

              43、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44、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45、人有氣、有生、有知亦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46、凡人有所一同,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47、是以不誘于譽,不恐于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倒,夫是之謂誠君子。

              48、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明史》

              4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50、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51、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

              52、天有其時,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

              53、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

              5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5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5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

              57、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弟子規》

              58、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59、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6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6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62、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

              63、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6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6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66、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67、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

              68、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69、君子養心,莫善于誠。

              70、學不可以已。

              71、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72、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73、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74、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荀子經典名言10

              1、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2、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3、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5、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6、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

              7、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8、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

              9、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10、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11、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

              12、凡流言、流說、流事、流謀、流譽、流訴,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13、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14、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15、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刎頸也。

              16、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

              17、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18、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19、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20、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21、習俗移志,安久移質。

              22、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

              2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24、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

              25、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26、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27、君子養心莫善于誠。

              28、名聲若日月,功射如天地。

              29、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

              30、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

              31、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荀子經典名言11

              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2、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刎頸也。——荀子

              3、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4、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荀子·成相》

              5、亂則國危,治則國安。——《荀子·王霸》

              6、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7、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8、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荀子·富國》

              9、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10、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

              11、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荀子·勸學》

              12、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14、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

              15、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篇》

              16、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1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8、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19、先義而后利者榮,先榮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

              20、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21、恭敬,禮也;謙和,樂也;謹慎,利也;斗怒,害也。

              22、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23、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刎頸也。

              24、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王制》

              25、學無止境。

              26、篤志而體,君子也。

              27、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榮辱》

              28、仁義禮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于家也。

              29、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30、惡之者眾則危。——《荀子·正論》

              31、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32、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33、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34、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荀子·修身》

              35、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36、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及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37、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3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39、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臣不至。

              40、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41、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

              42、良醫之門多病人。——《荀子·法行》

              43、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禮論》

              44、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

              45、君子之學也,人乎耳。箸乎心。

              46、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荀子·天論》

              47、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4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49、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議兵》

              50、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荀子

              51、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荀子·富國》

              52、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5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4、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55、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56、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57、長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58、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知者。

              59、習俗移志,安久移質。

              60、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61、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62、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

            荀子經典名言12

              1、荀子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女人。

              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

              3、伯樂不可欺馬,君子不可以欺人。荀子

              4、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知而好問,然后能才。--《荀子》

              6、騏驥一躍,不能步;駑馬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況引自《荀子勸學》

              7、道雖學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

              8、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9、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10、謙虛是學習的朋友,自滿是學習的敵人。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儒效》

              11、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荀子非子》

              12、君子隆師而親友。《荀子修身》ue004

              13、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謅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14、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荀子)

              15、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勸學》

              1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7、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荀子》

              18、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19、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荀子"

              20、先秦諸子中,孔子讓我讀到一顆仁愛之心,以和為貴孟子讓我善養浩然正氣,平治天下墨子讓我涌出一腔熱血,救助苦難韓非讓我看到一雙冷眼,直面人生老子讓我初識藝術人生觀荀子讓我讀到科學進取心。

              21、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

              22、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荀子.勸學》

              23、是謂是,非謂非,曰直。荀子

              24、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榮辱》

              25、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學》

              26、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天論》

              27、無故之利乃禍水,警鐘長鳴方平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齊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不在舍。荀子

              28、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少不為不成。荀子

              29、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30、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31、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

              3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荀子<勸學篇>

              3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34、君子隆師而親友。《荀子.修身篇》。

              3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6、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37、民齊者強。——荀況戰國末期思想家荀子

              38、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荀子)

              39、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40、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4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42、善言古者必有節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證于人。《荀子性惡》

              43、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荀子.富國》

              44、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儒效》

              45、功被天下,守之以讓。荀子

              46、騏驥一躍,不能步;駑馬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47、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48、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荀況,戰國末期思想家荀子《荀子.大略》

              49、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勸學》

              50、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荀子經典名言13

              1. 亂則國危,治則國安。——《荀子·王霸》

              2. 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子·儒效》

              3.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4.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5. 禮者,人道之極也。

              6. 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7. 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8. 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9. 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 —— 荀子經典語錄

              10. 恭敬,禮也;謙和,樂也;謹慎,利也;斗怒,害也。

              11.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12. 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

              13.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14.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圣人然后分也。 《荀子·禮論》

              15.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荀子經典名言14

              1.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

              2. 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 荀子名言

              3.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

              4. 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荀子勸學》

              5. 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6. 仁義禮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于家也。

              7. 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荀子天論》

              8.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9.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10. 學無止境。

              11.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1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13.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14.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15.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16.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篇》

              17. 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18.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19. 居必擇鄉,游必就士。《荀子勸學》

              20. 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荀子榮辱》

              21. 怠慢忘身,禍災乃作。《荀子勸學》

              22. 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23. 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24. 先義而后利者榮,先榮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

              25. 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及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26. 是謂是,非謂非,曰直。(名人名言 mingyan.chazidain.com)

              27. 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議兵》

              28. 惡之者眾則危。《荀子正論》

              29.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0.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31.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2.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33.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荀子王制》

              34.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35. 公生明,偏生暗。

              36.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37.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38. 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

              39. 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40. 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41. 良醫之門多病人。《荀子法行》

              42. 長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43.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荀子成相》

              44. 怒不過奪,喜不過予。《荀子修身》

              45.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荀子大略》

              46. 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荀子修身》

              47. 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荀子富國》

              48. 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49.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

              50. 務本節用財無極。《荀子成相篇》 荀子

              51. 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荀子不茍》

              52. 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榮辱》

              53. 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荀子富國》

              54. 亂則國危,治則國安。《荀子王霸》

              55. 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子儒效》

              56.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7. 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58.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59. 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60. 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荀子名言

              61. 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62. 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63. 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64. 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 荀子經典語錄

              65. 恭敬,禮也;謙和,樂也;謹慎,利也;斗怒,害也。

              66. 公生明,偏生暗。

              67. 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

              68.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69.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圣人然后分也。 《荀子禮論》

              70.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71. 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荀子

              72. 思索以通之。

              73. 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臣不至。

              74. 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75. 圣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荀子性惡》

              76. 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荀子名言

              77. 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78. 篤志而體,君子也。

              79.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80.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

              81. 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信。

              82.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后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83.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84. 禮者,人道之極也。 荀子名言

              85.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86. 君戒專欲,臣戒專利。

              87. 酒亂其神也。

            荀子經典名言15

              1、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

              2、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3、良醫之門多病人。——《荀子·法行》

              4、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樂言之。

              5、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6、學不可以已。

              7、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荀子·天論》

              8、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9、蓬生麻中,不扶則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10、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淚訣我者,吾賊也。

              11、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12、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1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黯,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14、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

              1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6、圣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荀子·性惡》

              17、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

              18、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19、君子養心,莫善于誠。

              20、少事長,賤事貴,不肖事賢,是天下之通義也。

              21、良農不為水早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

              22、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23、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24、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25、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6、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27、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篇》

              28、務本節用財無極。

              29、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

              30、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31、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荀子·成相》

              32、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

              33、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

              34、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

              3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6、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37、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38、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39、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小人錯其在已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40、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41、怒不過奪,喜不過予。——《荀子·修身》

              42、長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43、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4、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

              45、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

              46、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47、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子·儒效》

              48、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

              49、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50、公生明,偏生暗。

              51、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

              52、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荀子·王制》

              53、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

              54、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55、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56、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57、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荀子經典名言】相關文章:

            荀子的勵志名言03-18

            荀子名言名句09-30

            荀子名言名句大全12-11

            關于荀子的勵志名言08-16

            荀子《勸學》里的名言警句07-10

            經典名人名言荀子語錄大全11-08

            古代荀子的勵志名言名句190句12-15

            荀子畢業留言03-30

            荀子經典哲理語錄05-27

            《荀子》中的名句賞析03-15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