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孔子語錄

            時間:2024-07-15 15:54:50 孔子的名言 我要投稿

            關于孔子語錄匯總(通用90句)

              子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下面這篇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孔子語錄,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孔子語錄匯總(通用90句)

            1、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2、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

            3、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5、子曰:"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6、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7、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9、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0、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1、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1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3、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1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15、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1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7、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19、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0、從心所欲,不逾矩。

            21、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22、不以文章害辭,不以辭害志。

            23、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其不能也。

            24、敏于事而慎于言。

            25、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2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7、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28、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9、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30、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1、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2、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33、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

            35、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36、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37、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1、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42、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4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44、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45、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7、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8、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49、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50、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51、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52、子曰: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53、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55、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仁且知,夫惡有不足矣哉!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58、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59、孔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0、孔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61、孔因材施教。

            6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63、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4、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盜比於我老彭。"

            65、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6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67、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8、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69、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7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72、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

            7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5、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76、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7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78、不遷怒,不二過。

            79、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8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2、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83、子貢倦于學,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子貢曰:"然則賜息無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皋如也,宰如也,墳如也,鬲如也,則知所息矣。

            84、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85、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86、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87、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88、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8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勤學也已。

            9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罷了矣。

            【孔子語錄】相關文章:

            孔子的語錄06-06

            孔子語錄11-25

            孔子語錄精選12-01

            孔子的語錄12-27

            孔子的語錄06-06

            孔子的名言,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孔子語錄11-04

            孔子的語錄大全10-27

            孔子語錄摘抄08-22

            孔子語錄整理11-30

            孔子經典語錄03-29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