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國學勵志名言

            發布時間:2017-03-31 編輯:實習

              引導語:國學中往往蘊含著前人留下的勵志言論,為世人所傳頌,小編特意精選50條,激勵各位看官前行。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譯:年輕時不努力學習,年老了只能后悔、嘆息。

              2、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譯:讀書必須反復多次地讀,這樣才能明白書中所講的意思。

              3、學而不化,非學也。——宋·楊萬里

              譯:學習知識但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稱為學習。

              4、好學而不貳。——《左傳》

              譯:愛好學習但不三心二意。

              5、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論語·秦伯》

              譯: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

              譯: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學習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7、學不可以已。——《荀子》

              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8、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論語》

              譯:學過的知識,在適當的時候去復習它,使自己對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這不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嗎?

              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譯:學了新的知識又常常溫習已學過的知識,不斷地學習,溫習,學問和修養一定會很快得到提高,這樣的人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1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

              譯:讀書讀得多,寫起文章來就會筆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樣。

            國學勵志言論

              11、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尚書》

              譯: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墻壁站著,什么東西也看不見。

              12、知而好問,然后能才。——《荀子》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

              13、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晉·葛洪

              譯:學問的淵博在于學習時不知道厭倦,而學習不知厭倦在于有堅定的目標。

              14、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譯:學習知識不能從中明白一些道理,這和不學習沒什么區別;學到了道理卻不能運用,這仍等于沒有學到道理。

              15、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宋·蘇軾

              譯:廣泛閱讀,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地選擇運用。

              16、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宋·陸九淵

              譯:做任何事情,開始一定要認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絲一毫,結果會發現相差很遠。

              1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晉·陶淵明

              譯:美好的青春年華過去了就不會再來,一天不可能有兩個早晨,要珍惜時光啊!)

              18、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譯:文章講的內容或題材都很好,可表達不適當,那么欣賞的人就不會很多,難以傳播千古。

              19、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顧炎武

              譯:學習時不要在淵博浩翰的知識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為學到一點點知識而驕傲自滿。

              20、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譯:勤奮好學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

              2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陳廷焯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22、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省世格言》

              譯: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

              2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譯:勤奮是登上知識高峰的一條捷徑,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譯:學習要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2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

              2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顧炎武

              譯:國家的興旺、衰敗,每一個人都負有很大的責任。

              2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譯: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煉,使人更堅強。相反,時常滿足于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而逐漸落后。

              2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譯: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

              2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自古以來,誰都難免會死的,那就把一片愛國的赤膽忠心留在史冊上吧!

              3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為國家分憂時,比別人先,比別人急;享受幸福,快樂時,卻讓別人先,自己居后。知緣齋主人

              31、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唐·岑參《關人赴安西》

              譯:從小就想著報效祖國,而不是想著要封侯當官。)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