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孟子經典名人名言大全

            發布時間:2017-01-22 編輯:實習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魯國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以下是應屆畢業生名言網為大家總結的孟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如水益深,如火益熱。

              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7、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8、以四海為壑。

              9、四海之內皆將輕千里而告知以善。

              10、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也。

            孟子經典名人名言大全yjbys.com/mingyan

              1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2、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13、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14、彼一時,此一時也。

              15、當今之世,舍我其誰。

              16、有為者亦若是。

              1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不直,則道不見。

              19、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20、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

              21、悅賢不能舉,又不能養也,可謂悅賢乎。

              22、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3、我意欲正人心,息邪說。

              24、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25、出于其類,拔乎其萃。

              26、古之君子,過則改之。

              27、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

              28、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30、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31、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2、盡信書,不如無書。

              33、永言思,思孝惟則。

              34、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35、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36、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3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8、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39、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0、謹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矣!

              41、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42、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44、情至之語,自能感人。

              45、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46、人皆可以為堯舜。

              47、人無廉恥,王法難治。

              48、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49、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發

              50、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51、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52、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3、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54、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55、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56、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57、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5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59、仁者榮,不仁者辱。

              60、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61、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62、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眾也。

              63、不以規距,無以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64、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65、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66、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67、其進銳者,其退速。

              68、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死者,非正命也。

              69、恥之于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70、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 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

              71、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72、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73、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

              74、圣人治天下,使有粟如水火。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75、饑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饑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饑渴之 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饑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76、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77、仁人無敵于天下。

              78、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79、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80、口之于味也,有同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之悅我口。

              81、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 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

              82、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

              83、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學者亦必志于。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

              84、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85、圣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86、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87、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

              88、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89、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由惡醉而強酒。

              90、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91、人皆有所不忍,達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為,達之于其所為,義也。

              92、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93、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94、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95、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

              96、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

              97、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98、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99、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

              100、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

            名言網YJBYS.com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