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中國古代經典哲學名言

            發布時間:2017-09-18 編輯:實習生1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后世尊為至圣先師,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語》中。

              名言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為政以德。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子】

              老子(生卒年不祥),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人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思想集中體現在《道德經》中(又名《老子》)。

              名言: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治大國,若烹小鮮。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柔弱勝剛強。

              【墨子】

              墨子(約前479-約前403),姓墨,名翟,春秋戰國之際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思想集中體現在《墨子》中。

              名言:

              兼相愛,交相利。

              萬事莫貴于義。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韓非子】

              韓非子(約前280—約前233),戰國時期韓國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思想集中體現在《韓非子》中。

              名言:

              法不阿貴,繩不繞曲。

              治民無常,唯法為治。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董仲舒】

              董仲舒(約前179-約前104),西漢廣川人,《春秋》公羊學大師,著有《春秋繁露》等。

              名言: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惠能】

              惠能(638-713),俗姓盧,唐代范陽人,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思想集中體現在《壇經》中。

              名言:

              自性迷,佛即眾生;自性悟,眾生即是佛。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朱熹】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號晦庵,南宋徽州源人,程朱理學的主要代表,著有《四書章句集注》等。

              名言: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王陽明】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明代浙江余姚人,陸王心學的主要代表,思想集中體現在《傳習錄》中。

              名言:

              知行合一。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船山】

              王船山(1619-1692),名夫之,字而農,號姜齋,世稱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思想集中體現在《船山全書》中。

              名言:

              儒者之統,與帝王之統并行于天下而互為興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統絕,儒者猶保其道以孤行而無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

              知行相資以為用。

              六經責我開生面。

              【康有為】

              康有為(1858-1927),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清末廣東南海人,著有《大同書》等。

              名言: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體在各明名分,其用在與時進化。

              思必出位,所以窮天地之變;行必素位,所以應人事之常。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