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時間:2024-10-01 22:30:12 綜合指導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作為一名學者,萊斯利·珀洛(Leslie Perlow)不單要記錄我們的工作方式。她還有強烈的使命感:轉變人們的工作方式,使工作和生活更加平衡。

            這位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組織行為學教授表示, “我希望超越只是寫論文的學術角色,而是要真正幫助人們看到,改變是可能的。”她在該校MBA課程教授“權力和影響”。

            “我的夢想是,我們將以一定的方式重新組織工作,使我們的工作能夠超越單一模式,但又能得到同等重視。”

            如果說這是一個尚未實現的夢想,那她還有一個正在經歷的夢想。她將自己正在進行的研究描述為“我15年前就夢想著要做的研究”。

            這項研究旨在調查,在高級專業服務公司中,長時間的工作和工作缺乏靈活性是這一工作固有的特性,還是人們形成的某種工作方式。

            “我們能否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從而既提高企業生產率,又使個人獲得更大的靈活度?”她問道。

            與此同時,珀洛教授認識到,高管受到順從典型的長時間工作方式的壓力。“許多企業試圖提供更靈活的選擇,但利用這些選擇的人會顯得特立獨行,”她說。

            珀洛教授獲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經濟學學士、麻省理工學院(MIT)組織學博士。28歲時,她到密歇根商學院( 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任教,5年后任教于哈佛商學院。

            她對工作實踐的知識以及它們對企業效率和高管個人生活的影響,并不全都來自于學術研究。幾年管理咨詢師的工作經歷給了她第一手的經驗,使她對高業績企業的工作壓力深有了解。

            作為一名文化人類學者,她能深入研究人和組織。她往往在研究對象的辦公室里待很長時間,每周多達40至60小時,這給了她有關工作模式的翔實信息,并讓她對個人觀點有深入的了解,這是僅僅通過訪談難以獲得的資料。

            “研究內容包括:人們多久會被打擾一次,一天要查幾次電子郵箱等等,”她說,“如果你問一個人:‘你昨天做了什么?’他們可能會說,他們在計算機前工作了4個小時,但這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她也通過做實驗來深入挖掘工作模式,某些實踐在實驗中被確立。例如,她在一家美國公司發現,從事產品開發的軟件工程師只在晚上和周末工作,因為這是他們唯一能找到的“安靜時刻”。

            這一實驗是要在一般的工作時間設置這些“安靜時刻”。這些工程師被告知,他們在某些特定日子和特定時間段不能和任何人交談。“一開始,這對他們打擊很大,因為他們擔心,如果出現危機怎么辦,”她說,“但后來他們發現,很多事情都可以等。”

            這些以及其它一些實驗,讓珀洛教授積累了幾次刺激的經歷。在網絡風靡的時代,她花了大量時間——包括許多不眠之夜——與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一起,從這家公司成立到破產的19個月里,跟蹤它的每一步。她把這次經歷稱為一次“過山車”。

            她也曾跟著軟件工程師團隊到中國、匈牙利和印度,從跨文化的角度,比較他們在從事相似的工作任務時各自的表現。這項研究發現,盡管工作方式截然不同,但每個團隊都同樣富有效率。在第一組中,每個成員都是專家,他們在面臨決策時會相互依靠。而在另一組中,管理者是聯系樞紐,所有的決策都通過他轉達。

            在第三組中,每個成員都是多面手,他們的成功有賴于集體而非個人。“他們有更大的靈活性,工作時間更容易掌控,” 珀洛教授說,“因此,每一組都很有效率,但工作方式極其不同。這使我意識到,我們有許多想當然的看法,為此,我很想回美國進行一些實驗,力求創造出可持續的變化。”

            在她向著目標前進的過程中,她在哈佛教的MBA學生給了她無價的幫助:他們既是可供她研究的資料源泉,又因為她看到他們的這一面:一旦他們完成學業、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他們可以推動不同的工作方式。

            “我目前的研究因為有這么多的學生而深受鼓舞,”她說,“他們即將走出校園,并有機會改變這個世界,因此他們越多思考這些問題,就越對我們大家有幫助。”(張雪梅)

            來源:HR管理世界



            【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相關文章:

            工作和生活如何合理平衡11-20

            如何平衡工工作與自己的興趣?12-21

            職場秘籍:如何平衡事業與生活11-14

            工作與生活應該如何去平衡11-16

            職業生涯規劃工作與生活平衡09-24

            假日中的平衡經濟11-11

            追求人性與制度的平衡11-14

            創業技巧如何平衡風險與盈利11-11

            創業的三根平衡木11-25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