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一個不拖延的人,離幸福更近一步的人生感悟

            時間:2020-08-21 13:09:36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一個不拖延的人,離幸福更近一步的人生感悟

              1

            一個不拖延的人,離幸福更近一步的人生感悟

              歷史上,許多偉大的創作者都有拖延的毛病,有些還為自己發明了對抗絕招。

              《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每天開始寫作前,會把衣服脫掉,換上一件破破爛爛、衣不敝體的睡袍,因為當他這么見不得人時,就沒辦法寫到一半跑出去逛街,只能乖乖待在書房里寫作。

              美國大作家梅爾維爾,也是個嚴重的拖延癥患者。據說他在寫《白鯨》的那段時期,接近故事最重要的完結篇,還曾經要求他的妻子用一條鐵鏈把他拴在書桌旁,沒寫到進度就不準開鎖!

              2

              你是哪一種拖延癥者?

              心理學家整理出了生活中最常見的拖延癥患者,大約分為以下四大類型:

              想要拼到最后一刻的沖刺者

              對結果懷有恐懼的逃避者

              選擇困難者

              容易分心、愛尋求刺激的人

              要解決拖延癥,可以先檢視一下自己比較接近哪種類型。這些背后的動機稍有不同,所以進一步認識或許能幫助你跟自己對話。

              但無論你是哪個類型,有個觀念必須認知,踏出第一步再說!管它三七二十一,先動起來!

              如果你是“難以抉擇型”人,這時候,我的建議很簡單:踏出第一步再說!

              這聽起來好像很難,但憑我自己的經驗,絕對比在原地猶豫不決要來得舒服多了。

              從前寫作時,總是因為對自己的作品期許很高,苦思半天卻無法動筆。但后來我發現,只要能夠逼迫自己開始寫,先不管文字好不好,開始了這個行為,身體會逐漸適應,心情也會逐漸進入狀況。所以我現在會在開始寫一篇文章前,亂寫一通,并告訴自己:我現在寫的第一句根本不是文章的第一句,只是在暖身而已,管它三七二十一,先動起來再說!

              只要先有一些動作,讓自己開始朝著目標動起來,就是最好的第一步。

              其次,把大的任務切成小塊。

              要蓋完一棟房子,先從一塊一塊磚頭壘起來開始吧。

              我們會拖,往往在于我們雖然設定了目標,但缺乏計劃好的行動。

              在面對一件復雜、很重大的事情,都可以從最基本的行為著手。把一個大任務切成小塊,規劃后再去執行,是很重要的技巧。

              你最好先擬定一個時程,設定一個合理時數(例如半小時或一小時)來做這件事,并且做完就給自己一個獎勵,有必要的話讓自己中途休息幾分鐘再繼續。

              除了設定每天復習的目標外,你也要思考讀書前要做什么,例如給自己倒一大杯水、把桌子清干凈、稍微做一下伸展等。這都是為了讓你能順利完成“靜心讀書”的計劃,也應該編制一套行動指南,去除許多原本阻止你完成事情的障礙。

              當你內心設定好一個執行計劃,并按照這個計劃設定每一個工作小目標,能大大提升你完成整個計劃的可能性。

              3

              當個未來人看到老年的自己,你就會自動存養老金了。

              很多上班族都知道,要盡早為自己的養老存錢,但對于大多數25~35歲的年輕人來說,已經在做財富規劃的還是少之又少。

              加州大學哈爾·赫什菲爾德教授就做了一個實驗來顛覆這個現象:他找了一群大學生,把他們的照片先修成老年人的樣子。接著,他讓這群學生戴著眼罩,進入一個VR(虛擬現實)世界探索,然后在這個虛擬環境里,他們遇見了“未來老年的自己”。

              經過這個體驗后,赫什菲爾德教授請這些大學生做一個財富規劃的`習題。比起沒有看到老年自我的控制對比組,凡是見到老年自我的學生,把自己未來的退休金都增加了一倍的錢。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無法想象“未來的我”會是什么樣子,也就很難感同身受。但是,我們能做的是將這個“未來的我”變成一個具體的面孔,若是你能讓自己看到、感受到,那整個視野將大大不同,“迫切感”也就油然而生。

              所以,面對遙遠的計劃,你要想辦法把未來的感覺帶到現在。

              要成為一個不拖延的人,需要調整自己的時間觀,讓自己看得遠一點,請想象未來的拖延后果,感受到這個壓力。這不是鼓勵悲觀,而是用比較實際的態度設想未來,讓自己能未雨綢繆。

              你將會深刻感受到:現在真的不能再拖了!

            【一個不拖延的人,離幸福更近一步的人生感悟】相關文章:

            離夢想更近一步勵志故事12-19

            堅持就離成功更近了一步的的名言01-11

            離英國留學孩子更近的最佳樓盤10-08

            離求職的“一步之遙”07-12

            佛家的人生感悟語錄08-21

            看清不說的人生感悟 現實社會現實人生感悟12-31

            職場上的人生感悟句子07-21

            簡短的人生感悟15篇01-13

            佛語中的人生感悟語錄08-14

            實用的人生感悟的語句35條01-27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