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字經作文集錦九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字經作文 篇1
以前,我調皮、不守紀律,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媽媽的斥責;現在,我懂事、能認真學習了,老師和媽媽都微笑了,這都要感謝《三字經》呀!
那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一看有圖有文的,來了興趣,有時自己讀,有時讓爸爸給我講。可沒過幾天,三分鐘熱度過了,就把書隨手一扔,玩別的去了。
這個月,學校里掀起了讀經典書的熱潮。一次,老師在課上給我們講起了《三字經》中“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 自勤苦”的故事,我深深地被孫敬、蘇秦刻苦學習的精神感動了。爸爸媽媽無微不至地關愛我,老師辛勤地教育我,我,我太不懂事了!
那天放學后,我悄悄跑進小書房,重新讀起《三字經》來。漸漸地,我變得愛學習了。小伙伴們,我們一起來讀它,一起做個好孩子吧!
三字經作文 篇2
記得有一首歌曲這樣唱道:“最愛說的話啊,永遠是中國話,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每當想起這首歌,我胸襟寬廣,每當我哼起這首歌,我深情萬丈!是呀,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我們多自豪呀!
記得我牙牙學語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我唱《三字經》,她說,《三字經》是中國傳統文化,要好好背。所以,每天晚上爸爸媽媽都讓我朗誦一小段,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表演《三字經》背誦成了我拿手的節目,這也成了我向表姐表弟們炫耀的法寶。可是,有一天,我們幾個小孩玩的不亦樂乎時,卻因為一個小皮球吵了起來,當大人們過來勸說時,我們各說各有理,到最后都委屈的哭了起來。到了晚上,媽媽沒有再讓我背誦《三字經》,而是給我講了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孔融讓梨,從那以后,我和小伙伴們再沒有因為這些小玩具打鬧過……
好笑的是,我小時候,每當讀《三字經》時,總是把一聲讀為三聲,把二聲讀作四聲,這時,爸爸媽媽都會耐心地幫我改正,他們還經常用普通話與我交流,可是,由于我是奶奶帶大的,聽慣了萊蕪方言,所以,每句話中都流溢著方言。所以,爸爸媽媽商量一番,決定讓我反復聽《三字經》的朗讀錄音,反復跟著誦讀,反復跟著吟唱,時間久了,我自己也就慢慢地能字正腔圓地背誦《三字經》了。
再后來,每天晚上,媽媽都會結合《三字經》給我講一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黃香溫席的故事讓我懂得了孝心的可貴,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知道了環境的重要性,孟母斷機的故事讓我知道了勤學方能成功的道理……
直到現在,爸爸媽媽還堅持每晚與我共同讀書呢!
真的,我喜歡《三字經》,喜歡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
三字經作文 篇3
一、相遇
在幼兒園大班的一次才藝表演上,我精心準備了一首鋼琴曲,希望拿下第一名。誰知劉暢落落大方地走到臺上,字正腔園地背起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幾分鐘過去了,還沒背完。我的嘴巴變成了O型,臺下的家長也議論紛紛,直夸孩子聰明。最后才藝表演第一名卻是劉暢。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蹦了出來,心里打上了打問號。比賽剛結束,我就跑去問劉暢你剛才背的是什么?“是國學經典《三字經》啊!”她自豪地回答。我心里暗暗說,我也要去買這本書,也要學會背!
二、相知
我和媽媽特意到書店找到這本書。《三字經》這幾個大字赫然映入我的眼簾,我急忙捧起書,翻到序言,默讀著:《三字經》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最佳讀物之一,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家喻戶曉,膾灸人口。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被譽為千古第一書。我又接著翻,發現整篇都是三個字一句,“哦!原來如此。”怪不得叫《三字經》。一開始,雖然背起來容易,但是很多句子都不理解,我仔細讀了注解,請教了爸爸媽媽,發現慢慢地理解了。里面的一些小故事有些以前就讀過,原來出處是三字經啊,我欣喜萬分。從此,我開始細細地讀,慢慢地背。
三、相約
到現在,我已會熟練地背《三字經》了。偶爾對家人講講里面的故事,爺爺奶奶聽了,還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我覺得讀了《三字經》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提高了我的閱讀能力,但是對我幫助最大的是生活中的為人處事。當哥哥和我搶零食時,我讓給了他,因為《三字經》告訴我“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當媽媽批評我,我想頂嘴時,我想到了“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宜先知”。當我做事想偷懶時,我想起了:“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這樣的例子還有有很多。《三字經》這本書內涵太深,現在我還不能全部理解,所以我想繼續與它相約,用我成長的感悟去慢慢品味它。
三字經作文 篇4
“人之初,性本善……”這朗朗上口,家喻戶曉的《三字經》里有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從小就與她結下了深厚的情緣。
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一本《三字經》,其中有拼音,還有許多插圖。稚嫩的我高興地拍起了手。媽媽告訴我,這本書中有好多知識,要多看,多背。年幼的我不理解其中的含義,可總是喜歡拿出來翻看,沒多久,我便背下了前面的幾句。媽媽看我進度這么快,就開始講后面的故事給我聽。我迷迷糊糊地聽著,只會對這些故事點頭。
再大一些,我看到了沒有拼音,沒有故事,只有文字的《三字經》,但份量重了不少,因為這本書加了批注。我很好奇,便急忙翻看,漸漸地看明白了里面的幾句話,我十分興奮。
五年級時,汪老師給我們講解《三字經》。我感覺像見到了一個老朋友,是那樣的親切。我認真地聽著老師的解說,感到這才真正地體會到了那簡短的文字里包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每個人都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否則會毀掉自己的前途。就好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得到這個感悟后,我的心中突然有一種充實的感覺,滿足的感覺。
回家后,我忍不住又翻開那本美妙的《三字經》,我輕聲讀著……
三字經作文 篇5
我從西藏回來不久,爸爸就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他說:“兒子,我看你好久才能背完。”當時,我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三字經》背完的!”
當天下午,我背了《三字經》的前兩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當時,我只是背著了,可糊里糊涂地不知道什么意思。為什么叫我背誦這些生硬的東西呢,我在腦海里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接著,我繼續往下背……當背到“口而誦,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時,爸爸說,背誦只是鍛煉一個人的記憶,真正的目的在于你對道理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讓我們懂得學習知識時要用心思考,平時多讀書,反復記憶,反復領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我看來,學背《三字經》是一種樂趣,因為它能幫助我學習很多知識,教我學習很多做人的道理,如關于教人勤奮學習的道理,其中有:“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些話讓我知道了在那個年代一個有理想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可以克服很多的困難,是多么的不容易!他們很勤奮!我真的是好感動!
還有關于歷史的知識,其中有段是:“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這句話意思是,周武王討伐紂王后,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了八百多年,是我國統治時間最長的朝代。這時,讓我突然想到了我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封神演義》,哪咤、二郎神、姜子牙這些傳說中的英雄們就出現在我的眼前了!他們的神武,讓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快樂生活。
《三字經》這本書真的很好,你們也可以看看哦!
三字經作文 篇6
先看電視文化普及講座,再讀其整理文本,這倒是一種新的閱讀體驗,應該會有新的體會。(20xx.10.29 晚8∶25)
錢文忠教授的《今天,我們為什么還要讀<三字經>》的代序及《致謝》邏輯嚴密,思辨性極強,對《三字經》這一童蒙讀物的歷史延革及現實處境分析透徹,鞭辟入里。其中,不乏考據的史實和個人精辟觀點,包含的信息量很大。這篇代序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隨筆甚或關于《三字經》考據論文的摘要。如果說作為論文,可榷<三字經>歷史延革及現實處境考》之名。當然,這只是班門弄斧。嚴肅的講,這與錢教授普及傳統文化的初衷并不相符。言歸正傳,《致謝》中表達情感真摯,措辭謙遜,顯飽學之士風范,令人欽佩。閱讀正文,相信更加精彩,受益更多。(20xx.10.29晚9∶35)
性善論、性惡論爭論至今,因為各種事例相互矛盾,所以錢教授認為“人性的問題很復雜”,并舉例來說明。有一個收益,知道了“才高八斗”的成語來自于東晉謝靈運對曹植的稱贊。談到位東晉,有個問題始終不得解,就是自漢至宋的歷史模糊不清。為此,讀了些參考讀物,漢后三國,所謂魏、蜀、吳,吳即我們現在的居住地。三國后是魏晉南北朝,南北朝是后世史學家的劃分,當時并不以為然。所謂南北朝分南朝、北朝,南朝是魏、晉、宋、齊、梁、陳。齊梁故里在我們常州孟河,昭明太子對我們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我們作為常州人的驕傲。齊、梁國都在毗鄰我們的南京,六朝古都,此其謂也。再說北朝,是五胡十六國,其淵源沒有作過研究,“五胡亂華”,不知是否指這一時期,這要請教歷史老師了。其中,魏晉,魯迅先生在他的雜文《魏晉風度及藥及酒及其它》中有論述,看過后,覺得那是亂世,奢靡之風盛行。著寬衣,服藥石,因藥石毒致體熱而著寬衣,不是好的時代。想遠了,再回過來,隋就不說了,漢至宋還有個后唐,就是那個擅詩文的后主李煜,對詩詞的感覺確實太好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后來被北宋給滅了。宋后來衰落,南渡到南京,在我們南京稱王。南京作家葉兆言最近對此有論述。南宋小朝庭偏安臨安,就是現在浙江的一個縣級市,后來也垮了。至于宋,有好有壞,宋朝初年文化繁榮,經濟發達,但后來軍事力量薄弱,以經濟換和平,終至于敗落。在網絡上,網民認為宋初年是中國最好的時代。我以為這是當代人們回避現實的想法,不足齲宋后來給元滅了,后面的歷史,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至此,這段歷史有點明白了,這是這階段讀《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的收益,不可謂不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者也”。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來理解中國文化傳統,應該是比較恰當的。學習是應該講究方法-論的。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是中庸之道,對性善論、性惡論的看法,錢教授的理解確實“是比較穩妥的”。其實,中國傳統文化是最反對走極端的,性善論、性惡論,也許是中國古代樸素哲學對人性的各自定義,在中國古代文化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趨于融合。但近代以來的文化斷層讓極端主義抬頭,其結果已被近現代歷史所證實。“春秋爭弒不顧骨肉”,也許與樸素哲學的極端性有關,好在“孰如季子始終讓國”,這也是我們常州人的驕傲。中國傳統文化的自凈功能和包容性很強,所以延繼至今,這是很好的一個方面,也是我們現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必要性所在。據我所知,伊斯蘭文化具有一定的極端性,但也延繼至今,其原因需要研究。簡單想來,也許伊斯蘭文化同樣具有包容性,只是在現代,其極端性被夸大了,現代伊斯蘭文化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處境可以看出這一點。這是題外話,我國現在在發展文化軟實力,需要避免這一點,要增強包容性,才能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不至于被國際社會誤解或曲解。倡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是教育的進步,但同時要借鑒歐美西方文化。比如孔孟時代的西方哲人的觀點,可以作些比較。如希臘的、羅馬的等等,這樣我們的`下一代就會有歷史的、全面的、國際的眼光。
所謂“專”,還有層意思,就是“學會撿起”。學習中往往不能做到連續學習,那就“學會撿起”。也就是學習停止、松懈以后,再把學習續上,或者叫“繼續學習”。學會“繼續學習”,就能做到終身學習和持之以恒,這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方法,應該是很有效也是很實用的。
唐伯虎學畫的故事很有意思,沈周的教育方法也頗有傳奇色彩,對于悟性很高的唐伯虎來說,很快就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現實生活中,“頓悟”的孩子極少,也就是立即“開竅”,都是漸進式的,“開竅”有機緣巧合。當然,是在教育累積和自我學習積累的基礎上。
三字經作文 篇7
我從小就喜歡讀《三字經》。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因為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觸。
"幼不學老何為"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不懂九月不恥下問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這些道路都是通過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而得來的。"親師友習禮儀"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親人老師和朋友就必須要敏而好學。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著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不然長大后就不等成大器。
經過讀《三字經》讓我知道了:"夏有禹商有湯。夏傳子家天下。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太祖興國大明。清順治據神京。復漢土民國興。"這些人都是因為知道了這些責任明責任負責任才去為國家作出無私奉獻。我們國家每個人都應該這樣:一人立志萬夫莫敵"因為每個人都把成功的秘訣當作自己的堅定目標。成功是希望與奮斗的結合那么我們都會和平相處讀了歷史書考試時要按時記載通過古到今如果親眼所見者都會明白學習的敵人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滿足。
讀了《三字經》后我的感受更深了因為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說:"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斗力要有高尚情操。因為坦白就猶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質我們要擁有良書喲工友益友擁有一顆純潔的人這會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純樸的心靈去體驗別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聽見遠方的呼喚。讓你去了解去親近社會與大自然。
三字經作文 篇8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這兩句話出自于《三字經》,我反復誦讀著這兩句話。媽媽笑著說:“你明白它的意思嗎?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漢代人孔融四歲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兄長。這種尊敬兄長、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聽了媽媽的話,再讀著《三字經》,我感悟越來越深刻,不知不覺書中人的言行舉止已刻在我心中了。
一次,媽媽給我兩個梨,讓我挑一個吃,另一個給奶奶吃。我想都沒想,就把大的那個給奶奶,小的那個留給自己。媽媽笑著撫摸著我的頭說:“我家小雨真懂事兒!”我說:“孔融四歲就能讓梨,我都九歲了,我覺得孔融比我好,我還要向他學習呢!”媽媽聽了,笑得更開心了。
三字經作文 篇9
上周星期一,我們班舉行了《三字經》背誦比賽,我胸有成竹地走上講臺,流利地背完全本《三字經》,獲得了第一名。下課后,同學們紛紛向我討教:“張子熙,《三字經》太長了,你不覺得難背嗎?”“張子熙,《三字經》這么長,你是怎么背下來的呀?”
同學們,其實背誦《三字經》并不是很難。《三字經》讀起來瑯瑯上口,很押韻,我感覺是越讀越有味,對它充滿著喜愛。我背的方法是用滾雪球的方式來背的。所謂滾雪球式背誦,就是背完第一段,再背第二段,然后兩段聯系起來背,這樣日積月累,就像是滾雪球,越滾越大,就會越背越多。背完通本后,我就每隔幾天背一遍,這樣能記得牢,不易忘,還能溫故知新。
我認為僅僅能背誦《三字經》還遠遠不夠。《三字經》博大精深,今后,我還要默寫《三字經》,進一步理解《三字經》,感悟《三字經》。要像“孔融讓梨”那樣尊敬兄長,“黃香溫席”那樣孝順父母;要像“囊螢映雪”“負薪掛角”那樣堅持勤奮讀書。
老師告訴我們:“兒時記憶如刀刻。”同學們,從小多讀書,多背書吧!這會讓我們受益一生的。
【關于三字經作文集錦九篇】相關文章:
關于三字經作文集錦9篇07-15
關于三字經作文集錦六篇07-14
關于三字經作文集錦6篇07-07
關于三字經作文集錦5篇06-16
關于三字經作文集錦八篇06-15
關于三字經的作文集錦六篇07-18
關于三字經的作文集錦10篇07-15
關于三字經作文集錦十篇07-15
關于三字經的作文集錦5篇07-13
關于三字經作文300字集錦八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