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習俗
東北
東北的春節自身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習俗。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隨后,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興旺。這頓飯是對年菜的首次品嘗,通常必有紅燒肉、燉羊肉、米粉肉、紅燜肘條、元寶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凍兒、豆兒醬、豆豉豆腐、芥末墩兒、辣芥菜、炒醬瓜兒等年禧套路菜。
北方
天津
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蒜”。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是風葫蘆,成年男人到這里,忘不了買燈籠,女人們來這里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
天津還有春節貼吊錢兒的習俗,吊錢兒是用彩紙剪刻成的圖案,貼在門窗的玻璃和橫棱上,作為春節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損壞,否則就意味著一年不吉利。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山東
山東的很多地方除夕夜午夜過后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農村還要放鞭炮、在上房院子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放上貢品,燒香燒紙,人們稱之為“發紙”。當然還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樓”,祭拜各方天神。在山東農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頭拜年的習俗,一大早天還未亮,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給族中年老的長輩磕頭拜年,小孩拜年還要給“壓歲錢”。在吃過早飯之后,家族中所有女子給族中長輩磕頭拜年。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墳上祭祖的習俗,祭祖要帶上豐盛的貢品、紙錢、香鉑,并且還要帶上很多鞭炮,以告慰祖先神靈。初三初四則是走親戚的日子。
國外的新年
巴拉圭——冷餐五天
巴拉圭人將新年之前的五天定為冷餐日,大家都不舉炊。等到元旦到來的那一天,教堂的鐘聲鳴響,才升火做飯,飽餐一頓,互祝新年快樂。這種習慣,和該國歷史有關。當年巴拉圭被外族統治,國人奮起反抗,戰爭持續一年,糧食不濟,處于彈盡糧絕的危險關頭。之后,援軍及時趕到,在元旦那天才有糧食補充。為了紀念昔日的艱辛,便有冷食和元旦舉炊的習俗,以志不忘。
墨西哥——埋掉破爛
墨西哥在新年到來之前,農村人首先在村邊挖一個深坑。除夕前各家各戶進行大掃除,清除垃圾破爛,并把它丟進坑內。等到除夕的午夜,人們聚集在村邊,一起用土將坑填平,以表示除舊迎新。墨西哥人吃“許愿葡萄”迎新年。
加拿大——筑雪墻擋妖魔
加拿大人把白雪看作是吉祥的象征。在新年到來時,不但不清除住房周圍的積雪,反而把白雪堆在住房的四周,筑起一道雪墻。他們認為這道雪墻可以阻止妖怪邪魔的入侵,同時將帶來幸福和歡樂。
北美的印第安人——紅球掛在高柱上
北美的印第安人在除夕夜晚舉行篝火晚會。人們頭戴面具,身穿白色衣裙,手挽著手圍著篝火一面高聲吶喊,一面盡情狂舞。午夜的鐘聲響后,小伙子們把特制的一個大紅球懸掛在高柱上。人們齊聲歡呼:“新的太陽出來了!”“吉祥的一年又來了!”然后互相祝賀新年。
美國——燒舊物 狂歌舞
美國的除夕之夜,人們在外開篝火晚會。夜十二點,大家一起把舊物扔進火里燒掉,并圍火歌舞,狂歡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