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日行一善手抄報版面設計

            發布時間:2017-10-29 編輯:qianlong

              51、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不爭;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禮記》

              52、父母雖沒,將為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將為不善,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禮記》

              53、天子有善,讓德于天;諸侯有善,歸諸天子;卿大夫有善,薦于諸侯;士、庶人有善,本諸父母,存諸長老。——《禮記》

              54、兼則善矣。——《墨子》

              55、勸于善言而學。——《墨子》

              56、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墨子》

              57、己有善,不能傍薦之。——《墨子》

              58、吾以賢者之必賞善罰暴也。——《墨子》

              59、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墨子》

              60、為善者賞之,為不善者罰之。——《墨子》

              61、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其鄉長。——《墨子》

              62、善人賞而暴人罰,則國必治。——《墨子》

              63、國君諸侯之不可以不執善承嗣輔佐也。——《墨子》

            日行一善手抄報版面設計

              64、天子為善,天能賞之。天子為暴,天能罰之。——《墨子》

              65、大以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為善者勸,為暴者沮。——《墨子》

              66、觀其行,順天之意,謂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謂之不善意行。——《墨子》

              67、仁人事上竭忠,事親務孝,得善則美,有過則諫,此為人臣之道也。——《墨子》

              68、去若不善言,學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天子之善行。則天下何說以亂哉?——《墨子》

              69、故為不善以得禍者,、紂、幽、厲是也;愛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湯、文、武是也。——《墨子》

              70、古之圣王,舉孝子而勸之事親,尊賢良而勸之為善,發憲布令以教誨,明賞罰以勸沮。——《墨子》

              71、為善者富之,為暴者禍之。——《墨子》

              72、是以數千萬里之外,有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里未遍聞,天子得而賞之。數千萬里之外,有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里未遍聞,天子得而罰之。——《墨子》

              73、舉天下以賞其善者不足。——《莊子》

              74、言人之不善,當如后患何!——《孟子》

              75、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孟子》

              76、聞一善言,見一善,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

              77、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日行一善手抄報版面設計

              78、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

              79、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孟子》

              80、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81、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孟子》

              82、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83、雞鳴而起,孳(zī)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zhí)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孟子》

              84、舉天下以賞其善者不足。——《莊子》

              85、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莊子》

              86、積善成德。——《荀子》

              87、終始俱善,人道畢矣。——《荀子》

              88、積善而全盡謂之圣人。——《荀子》

              89、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荀子》

              90、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荀子》

              91、積善而不息,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荀子》

              92、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荀子》

              93、以善至者待之以禮,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荀子》

            日行一善手抄報版面設計

              94、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jǐ)。——《荀子》

              95、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qiǎo)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96、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災然必以自惡也。——《荀子》

              97、崇其美,揚其善,違其惡,隱其敗,言其所長,不稱其所短。——《荀子》

              98、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積禮義,尊道德,百姓莫不貴敬,莫不親譽。——《荀子》

              99、今與不善人處,則所聞者欺誣詐偽也,所見者污漫、淫邪、貪利之行也。——《荀子》

              100、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荀子》

            欄目推薦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