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說課稿模板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活動目標:
1、大膽地講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后的小故事,學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xxx"的句式完整表述。
2、學習書寫自己的名字,感受自己名字的獨特。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向爸爸媽媽了解自己名字的寫法、含義以及取名字時的小故事。
2、幼兒沒人一張紙、一支筆。
3、幼兒用書12~13頁。
三、活動重點:大膽地講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后的小故事。
四、活動難點:學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xxx"的句式完整表述。
五、活動過程:
1、尋找自己的名字。
(1)將幼兒的名字排成四排做成表格顯示在熒屏上,并且用數字做好行和列的標記。
(2)請你們猜一猜這些寫滿字的表格上寫得時這么?引導幼兒觀察。
(3)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那里嗎?引導幼兒數數自己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
(4)幼兒尋找,互相說說自己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叫什么。
(5)集體交流,一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幼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xxx得到句式來介紹自己的名字和位置。
2、說說我的小名。
(1)你還有其他名字嗎?你有小名嗎?誰會叫你的.小名?引導幼兒互相說說關于自己小名的情況。
(2)大家教你小名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3、交流:"我的名字"的故事。
(1)有一個偉大的作家叫"錢鐘書",你知道他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嗎?
(2)結合幼兒用書,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3)為什么爸爸媽媽給錢鐘書取名叫"鐘書"呢?
(4)你的名字有什么故事嗎?引導幼兒相互說說自己名字的故事。
(5)集體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
(6)教師總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有一定含義,寄寓了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
4、我會簽我的名字。
(1)小朋友會寫自己的名字嗎?請大家寫寫自己的名字。
(2)幼兒學寫自己的名字。
(3)出示簽名薄,幼兒逐一在簽名薄上簽名,相互欣賞自己"寫"的名字。
六、活動反思:
活動前,我讓家長與孩子談一談孩子名字的含義和故事,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大膽交流表達,了解自己名字的與眾不同以及家長對自己的期望。
活動時。首先,我們從外形感知"我和別人不一樣",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記錄從粗略到細微發現了每個人身體的不同,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更進一步的培養,也有利于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了平時未注意到的某些特征時,他們會顯得興奮和好奇,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將成為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有的孩子在探索中發現我們的名字也是不同的,名字也是區別他人的一個方面,但對于自己的名字的獨特性和含義幼兒了解的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認識名字的機會。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摘草莓》是一首活潑、抒情的兒童歌曲,以流暢跳蕩的旋律、輕盈靈活的節奏和生動細膩的歌詞,刻畫了小姑娘的可愛形象。第二聲部中間的襯詞“呦喂”力度由弱到強,節奏由松到緊,又拉寬,這既是對小姑娘美好心靈的贊美,也是小姑娘心里活動的表露。這首歌曲我們和小朋友已經學習過,所以本次活動把學習第二聲部作為難點也是重點學習的部分。
2、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運用氣息的控制,較有彈性的演唱歌曲,表現出歌曲輕快、歡悅的情緒。
(2)遷移兩個聲部念歌詞的經驗,并在圖譜和老師的幫助下演唱兩個聲部。
(3)知道在兩個聲部的演唱中,必須邊聽邊唱才能保持美好的聲音效果。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歌曲演唱表現出輕快、歡躍的情緒來。能較好地表現力度與速度的`變化。
(2)難點:在圖譜老師的幫助下演唱兩個聲部。
二、說課前準備
1、幼兒已經學會歌曲摘草莓,因為只有熟練地掌握第一聲部的歌曲演唱,才能更好地進行兩聲部的合作演唱。
2、圖譜兩份,給幼兒更直觀的視覺幫助。
三、說活動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準備按照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活動。
一、發聲練習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小鈴鐺(將幼兒的聲音打開來,為唱歌活動做好準備。)
二、復習歌曲
1、幼兒自由演唱
2、教師范唱
3、幼兒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通過對比發現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要好聽一點。并進行嘗試用輕柔的聲音演唱。)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認識球體、圓柱體”是大班下學期的內容,幼兒在認識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認識球體、圓柱體,難度加深了。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常接觸到圓柱體和球體,但對球體與圓柱體的認識并沒有整體的概念, 為了使幼兒對圓柱體與球體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通過感知,摸一摸、看一看、動一動,發現圓柱體與球體的異同,從而認識球體、圓柱體。新《綱要》指出:“學習科學的過程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學習活動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幼兒的興趣。為了讓孩子在輕松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探究,活動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會滾動的的廢舊物品。讓孩子們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觀看及嘗試操作各種物體中認識球體、圓柱體,感知球體、圓柱體的基本特征。
2、說目標
在《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幼兒的情感態度和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因此,根據我班幼兒年齡特點、實際發展水平及興趣、需要,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了解它們的主要特征。
(2)能發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相似的物體,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和思維能力。
3、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探索,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了解它們的主要特征。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在《綱要》中明確提出:感知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等立體形狀是大班年齡段的幼兒必須掌握的科學認知內容。通過觸摸、觀察和玩弄認識球體、圓柱體了解其主要特征,把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科學活動通過游戲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在玩中學。
教學難點:在《指南》中提出“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在物體與幾何形體之間建立聯系,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各種物品的形狀特征,并嘗試識別和描述。”因此根據這一教育建議。因此,我將“能發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相似的物體,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作為此次活動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分析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我相信幼兒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相信幼兒有能力通過探索、自我表達和與材料、與同伴、與老師的互動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因為每個孩子都有智能強項,都會按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習,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去引導。因此,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實際發展水平及興趣、需要,在活動中主要選用了演示法、操作法、比較法、啟發探索法。之所以使用以上的教法,是因為:
1、演示法:是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決定的。幼兒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出示幾何體(球體、圓柱體)邊講解邊演示能有效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操作法:幼兒的認知特點是在相當程度上還要依靠直覺行動進行思維,他們獲得數、形的初步知識不能靠成人灌輸,而是靠他們自身的操作活動。同時由于幼兒雙手操作活動,也促進大腦積極思維。我提供操作工作紙和大量的實物,創設一定的環境,引導他們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進行學習能有效的突出活動的重點,突破活動的難點。
3、比較法:通過兩兩相互比較,讓幼兒找出它們的異同,幫助幼兒區分、記憶。
4、啟發探索法:引導幼兒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去發現和探索科學初步知識,這種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幼兒學習科學的探索精神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學法
通過以上教法,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摸摸、玩玩、說說的過程中掌握活動的重點,突破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操作法、發現法等。
1、觀察法: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獲得印象。
2、操作法:幼兒在摸、看、說、玩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進行學習.
3、發現法:皮亞杰認為“教學不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兒童的心智發展,教師應盡可能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操作,引導幼兒積極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我用游戲法、啟發探索法等引導幼兒自我探索、表達和與材料、與同伴、與老師的互動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
(三)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各種球體、圓柱體若干。
2、各種不同的物體若干: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可樂罐、圓柱體積木等。
3、操作工作紙。
三、教學過程:
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結合目標,我設計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通過觸摸、探索、討論,感知球體和圓柱體。活動中,請每位小朋友拿自己喜歡的玩具摸一摸、比一比、滾一滾,看看你能發現什么?并進行簡單分類,將不能滾動的物品放到小筐中,初步感知球體和圓柱體都有能滾的特征。
環節二:通過再次探索,認識球體與圓柱體,并了解球體、圓柱體的特征。在這一環節中,我又通過3個小環節開展活動:
一是教師提出問題“這些物體滾動的情況一樣嗎?有什么不同?”讓幼兒帶著問題進行操作,發現球體和圓柱體滾動時的不同。
二是有了前面的操作感知,也為認識球體與圓柱體做了鋪墊。通過與圓形進行比較,教師邊轉動球邊讓幼兒感知和觀察,了解圓形是平面的圖形,只看到一個面是圓的,從側面看過來是扁扁的;而球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往哪邊推都能滾動的物體叫球體。
認識圓柱體時,教師可進行現場制作感知圓柱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從而得出結論:像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三是請幼兒根據球體圓柱體的特征進行分類。鞏固幼兒對球體和圓柱體的認識。
環節三:結合生活,請幼兒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像球體,哪些物體像圓柱體。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把實物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幼兒尋找,通過摸、看、玩、說,加深認識幾何體特點,并與自己生活中的物品聯系。
環節四:請小朋友回家或在自己身邊找找看還有什么物體像圓柱體和球體的,此環節作為活動延伸,幫助幼兒在物體與幾何形體之間建立聯系。
四、教學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在,每個步驟都緊緊相扣,層層加深,通過探索操作、提問、同伴討論對幼兒掌握幾何體形狀特征的認識進行及時評價,活動中,教師投入大量相似的生活中實物,也有變形類似立體圖形的實物來讓幼兒分類,以此突破活動難點,根據活動的反饋信息,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組織好師幼互動,力爭做到讓不同的幼兒都有發展,使教學內容和教法達到最優化,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活動效益。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的綜合活動《我學小動物》,此活動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小班的主題活動《我喜愛的小動物》。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喜愛動物又是孩子們的天性。此活動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且游戲融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 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
(2)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孩子年齡小,獨立性差,常常愛模仿別人,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征。
(3)活動目標:
主題活動目標:幼兒通過本主題活動,產生對動物的興趣,愿意親近小動物,加深對小動物的關愛;能運用各種感官,初步了解自己喜歡的幾種動物,并能進行簡單的分類;知道動物是人類朋友。
幼兒對“小動物”認識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還有距離,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
本次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的活動中獲得快樂。
2、培養幼兒大膽地用自然音說話、正確發音并能夠表演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模仿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活動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與藝術領域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語言領域中的故事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并能夠模仿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與動作;難點在于理解故事中的詞匯:輕、響、快、慢,并能用自然音說話、唱歌。
對于突破重點采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讓幼兒自己來通過模仿叫聲、創編動作加深對動物的印象;對于突破難點所采用的方法:注重練習與游戲的多次重復性,使幼兒反復感受、反復體驗,從而理解詞的意義,明白道理。
(二)說教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主要以直觀法、談話法、表演游戲法三個方法為主。
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因此在活動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
1、直觀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范法。
通過操作演示課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故事、影音課件具有生動、具體、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點,多媒體特有的聲像并茂、動靜結合等優點,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于理解、易于記憶,從而使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正確的示范則是教幼兒掌握語音的基本途徑。通過示范,不僅要求幼兒能正確地感知語音的微小差別,而且還能讓他們掌握發音的部位和方法,而培養幼兒正確發音又是小班語言教學的重點任務。
2、談話法:由師生相互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所組成。恰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習慣。
3、表演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而表演游戲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節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規定的內容進行游戲,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內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練習法、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于樂。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 ,寓教育于實際操作和游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
活動前的準備:
1、課前請家長利用休假日帶幼兒到動物園、動物市場觀察、認識各種小動物。
2、搜集各種有關動物的故事、圖書、圖片、影碟資料,充實到各區域角。
活動中的準備:
1、故事《唱歌比賽》課件;小動物聲音課件。
2、故事角色中小動物頭飾。
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布坐。
(三)說學法
1、多種感官參與法。在活動中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做一做(練習)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表現。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根據綱要中要“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使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在開始部分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有什么聲音 "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欣賞故事中借助于想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的畫面、極富感染力的配樂解說,以及我聲情并茂的重復,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想說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游戲,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模仿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多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游戲體驗法: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表演游戲的方法,通過游戲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松感與成就感。在游戲中,幼兒邊游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四)說活動過程:
1、聽辨聲音,模仿動作。在開始的部分播放聲音課件,讓孩子們傾聽辨別:“你都聽到了誰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啟發孩子仔細傾聽分辨各種聲音,有意識地讓幼兒模仿所聽到的小動物的動作,給幼兒一個創造性地表達、表現的機會。通過用耳朵、用腦、用手、腳、用身體來體會,內化著自己的理解,為突破重點做了鋪墊。
2、欣賞故事,了解內容。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強化“小雞唱得太輕了,小鴨唱得太響了,小狗唱得太快了,小羊唱得太慢了。”使幼兒對難點有一定的認識。根據小班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特點,我的提問指向明確,幼兒易于表現,如:“小雞唱得怎么樣?他是怎樣輕輕唱歌的?怎樣唱才好聽?”鼓勵幼兒之間相互模仿。
3、表演故事,復習鞏固。《綱要》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小班幼兒基本上是以模仿性游戲為主,要在成人的不斷提示啟發下才能展開游戲。在表演時,我也加入到游戲中,既擔任著 “兔子裁判員”的職責,又能夠適時指導幼兒表演。在游戲中,我不時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和體態進行暗示性的幫助,與孩子共同參與,享受快樂。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反復感受、反復體驗,以突破難點。
4、總結評價,適時教育。在總結的過程中,我對每個(組)幼兒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及時肯定、表揚其表現,并且教育幼兒懂得:說話、唱歌聲音不大也不小、不快也不慢才是最好聽的聲音。
此活動內容體現了根基性、直接興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動性、整體性與發展性,課程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原理,始終以動靜融合的形式展開:傾聽聲音(靜)——模仿聲音動作(動)——欣賞故事(靜)——表演游戲(動),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
(五)課件制作:
根據故事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我用Flash軟件制作出多媒體課件,其畫面色彩鮮艷,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充滿童趣,配樂明快、解說清晰,極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以下是我自己的講稿草稿。如果有什么不對的地方,請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講的材料是《談談我的家庭》。
以下是我自己的課堂筆記。如果有什么不對的地方,請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親愛的評委,
這一天,我說的教材是《談談我的家庭》。現在我將談談以下四個方面。
教材
本次活動來源于明天山東省幼兒園活動教材第二主題的第一次活動。
家庭是每個人生活的港灣。家庭溫暖和家庭關系會影響孩子對人和社會的態度,孩子對家庭的感情也會影響他們的人生道路。孩子對自己的家庭并不陌生,但他們對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和愛好了解不多。《談談我的家庭》是通過孩子們熟悉的圖形來激發孩子們對調查的興趣,通過調查和記錄來提高孩子們對家庭和家庭的了解,幫助孩子們建立對家庭和家庭的愛。正如大綱所述,“它不僅適合兒童的實際需要,而且有利于他們的長遠發展;它貼近孩子們的生活,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事情和問題,幫助擴展孩子們的經驗和視野。”因此,這個活動來源于兒童的生活,服務于兒童的生活。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活動。根據對上述數據的分析,制定了以下目標:
1. 知識目標:激發幼兒對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庭的了解。
2. 技能目標:引導幼兒以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并有組織地進行敘述。
3.情感目標:培養孩子對家庭的愛。
根據教育目標的輪廓和兒童的年齡特點,我將會刺激兒童的興趣的調查,提高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愛為重點,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并能夠以有序的方式講述他們的困難。
為了使活動更全面,讓教育更貼近生活,我們做了以下準備:
1. 知識準備:讓幼兒提前調查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愛好等,并在活動前與幼兒討論結果。
2. 教具準備:
請每個孩子帶一張全家福來
(2)帶來照片的布局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彩色的筆和紙
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是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活動中,教師要有目標,要有孩子,要時時教育,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要有互動性和開放性的研究理念。因此,本次活動采用的教學方法為:
(1)啟發式提問:這種方法在所有活動中最常見。以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孩子對調查的興趣。
(2)討論法:通過教師與幼兒的討論,幼兒對自己的家庭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讓幼兒在討論中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的。此外,還有一種繪畫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孩子們可以制作小冊子來提高他們對家人的了解和愛他們的家人。
理論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為了使幼兒積極、專注地參與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圍繞活動目標的主要方法有:
(1)調查方法:通過對家庭成員的調查,啟發孩子了解他們的意圖。
(2)記錄方式:用手和腦記錄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和愛好,更直觀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還有動手操作的方法,用毛筆記錄家庭成員,制作小冊子,可以進一步鞏固家庭成員的了解。
承運的活動過程
1. 導入。老師有一張我的全家福。有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的照片。孩子們有這樣的照片嗎?教師用一張自己家庭的照片來介紹給孩子們,這就引出了孩子們自己的家庭,讓孩子們分組交流。兒童的思維是直觀的、生動的。通過對照片中人物的了解,激發孩子們積極調查的興趣,孩子們迅速進入主題。
【幼兒園說課稿】相關文章:
[經典]幼兒園說課稿06-25
幼兒園說課稿06-12
幼兒園說課稿[精選]05-23
幼兒園說課稿06-20
幼兒園說課稿(實用)07-22
幼兒園體育說課稿06-22
幼兒園音樂說課稿06-17
幼兒園說課稿[優選]06-07
(精)幼兒園說課稿07-04
幼兒園安全說課稿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