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促進制造業轉型
廣東省2015年最低工資標準從今年5月將平均提高19%,該地勞動力成本將大幅上漲。近日走訪多家廣東企業,了解在勞動力成本上漲情況下,廣東制造業如何利用高新技術,謀求轉型升級。
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上漲和用工荒困擾著東莞許多企業,而最近,一場新的技術革新,讓人們看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曙光。
2014年下半年,東莞正式提出“機器換人”政策。截至2014年底,該市已投入38.65億元人民幣幫助企業開展“機器換人”,直接減少用工約3.1萬人,平均產品合格率從89.3%增加到96.6%。
東莞普濟藥業董事長張育林告訴記者,他們新廠區的6條生產線全部使用從德國進口的“機器人”,取代原本人工。同樣的產量,雇傭工人的數量可以大大減少,質量還可以提升,企業每年可節省兩三百萬的用工成本。采用高新的生產技術,讓他們在今年可以輕松應對用工荒和工資上漲兩大難題。
除了生產設備的技術革新,在產品研發方面,廣東企業也緊抓國際新趨勢,在產品研發中融入高新技術,保持市場優勢。
珠海中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企業之前一直為美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兩大國際飲料公司在中國的灌裝廠,以及國內名牌飲料廠家提供食品飲料容器包裝,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PET瓶專業生產企業之一。
雖然在飲料包裝方面已經是國內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但中富實業并沒有停止研發的腳步。近年來,該企業抓住國際上啤酒包裝從玻璃瓶向塑料瓶轉變的市場趨勢,在全國最先取得了PET塑料啤酒瓶技術的專利,搶占市場先機。
中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后這種高新技術的啤酒包裝在歐洲市場潛力巨大,他們將開拓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
正廣東發展工業設計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經驗為全國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應將工業設計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納入國家創新戰略,作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綠色發展、科學發展的重要產業加以扶持。工業設計是科技含量高的生產性服務業,是綜合運用科技、藝術、經濟等知識,對工業產品的外觀、功能、結構、包裝、品牌進行提升優化的集成創新活動。加快發展工業設計,對于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創建自主品牌、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英國、德國、日本、韓國以及我國臺灣、香港等地區,都曾有過利用工業設計帶動商品出口、塑造自主品牌、實現產業升級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