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石油員工工資標準
作為國企,中石油員工的工資是多少呢?現在員工的工資標準是多少呢?下面小編為你詳細的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石油內部人士:公司普降薪資15%, 已執行一段時間。那么針對現在能源業界的普遍蕭條,僅僅針對減工資是否能撐過寒冬呢?2015中石油員工降工資,現在中石油員工工資標準!
據綜合媒體3月28日報道稱,今年以來,油價仍舊在低位震蕩,油企所面臨的挑戰也更加艱難。中石油大慶油田前兩個月已虧損超50億元(1人民幣折合約0.1537美元),延長石油和中石化勝利油田更是關停了部分油田。
近日,延長石油宣布,將從3月份起率先從集團公司領導班子開始調減薪酬10%,緩發6個月工資,并對全體員工適度緩發薪資。
根據中石油發布的年報,該公司2015年員工人均收入為13萬元,比2014年人均收入降低約1萬元。實際上,中石油去年便曾集體降薪15%-20%。領導層更是帶頭降薪,降薪最高的達35%。
上周,中石油發布了史上“最慘”年報,2015年凈利潤為355.17億元,同比下降66.9%,創16年來新低。受累于原油價格大跌,曾經財大氣粗的中石油也不得不千方百計的降本增效,從日賺3億元變為日賺1億元,員工以及領導層的收入無疑也受到了影響。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石油集團擁有員工521,566名(不包括各類市場化臨時性、季節性用工人數330,061名)及離退休人員 109,998名。以除去離退休人員的總員工數851,627來計算,中石油去年員工人均收入約為13萬元。而中石油2014年員工人均收入約為14萬元。
從上市公司員工的平均收入來看,降幅并不明顯。據悉,中石油去年集體降薪幅度大約為15%-20%。中石油表示,公司制定了以基本工資與績效考評相結合、向一線員工傾斜并具有行業競爭力的薪酬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石油內部,工資水平差距也較大。很多基層員工的收入根本達不到上述平均收入,尤其是去年降薪后,市場化員工的收入也就3,000元左右。同時,由于原油價格不斷下跌,中石油領導層的收入也有明顯下降。
年報顯示,公司副董事長、總裁汪東進2014年的年薪為113.7萬元,2015年則下降至73.4萬元,降薪幅度高達35%;執行董事、副總裁劉宏斌的年薪則從2014年的100.01萬元下降為今年的69.9萬元,降薪幅度為30%。
需要一提的是,由于原油產量過剩有增無減,因此在業內看來,油價反彈并不會長久,長期來看,油價仍將在低位震蕩。
日前,中海油董事長楊華在年報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公司一直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我們都在過苦日子,苦日子得耐心過。”
中海油悲慘年報中海油24日發布2015年業績報告。與剛發財報的中石油情況相似,受油價暴跌影響,中海油去年營收1466億,凈利202億,同比大跌66.4%。在資本負債方面,截至去年底,中海油總負債6644億元,負債比29.9%,同比增加3.4個百分點。
自國際油價出現斷崖式下跌,國內油企都面臨著雙重利空夾擊,為了緩解目前的生存壓力,油企從“節流”到“開源”都在各出奇招。
業內認為,對于油企來說,降本增效仍舊是今年的關鍵詞,部分油田還可能會出現減員分流的情況。
雖然中石油領導層也帶頭降薪,幅度更大,但必須要看到,這是建立在以往領導層年薪動輒上百萬的基礎上,雖然少了三分之一,還是屬于高薪,與臨時工月入3000不可相提并論。
如果“中石油降薪”的板子更多打在臨時工身上,在編員工繼續享有高收入,這就等于制造出新的內部失衡。“中石油降薪”非但沒有解決以往國企與民企收入差異懸殊的外部不公,反而制造出新一輪讓臨時工流汗更流淚的內部不公。
“中石油降薪”目前提供給外界的賬本,雖然人均年收入下降,但沒有涉及另一個隱秘話題,就是中石油員工的福利水平究竟幾何,是否存在不合理超高,采取了怎樣的舉措擠干其中的水分。
以往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爭先恐后要進國企,成為正式工,原因不僅在于表面的高收入,也指向其背后的高福利。近年來,媒體曾陸續曝光了某些國企員工享有超過地方均值數倍甚至更高的社保、醫保或住房公積金待遇,有的國企還在試點企業年金制。類似高福利同樣應隨著企業效益變化而及時調整,而不能成為國企員工降薪后的間接利益補償。
中石油此次降薪是因為去年企業收入大降66.9%,在如此情勢下,員工收入只降低了1萬元是否合適,也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中石油降薪”的.標本價值有限,在于它是封閉式的決策,來自中石油少數領導層所做的決定。在降薪幅度、領導層、在編員工和臨時工之間的降薪比例制定上,都有著太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事實上,如果臨時工收入真的如報道所說只有3000元,那么要做的恐怕是為這些與正式工同等工作的臨時工加薪。
其實,哪怕今年中石油收入上漲,是否要停止降薪,甚至于恢復其原有人均高收入,都需要更廣泛的論證和決策機制。畢竟,作為資源壟斷型國企,中石油的經濟效益好壞不能單看“賣油”所得,而要與管理水平提升、減少冗員、提高人均產出率等掛鉤,作為員工薪水標準的綜合考核。否則,國企薪水高低永遠是一本扯不清的賬單,漲得不公,降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