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江蘇追回冒領養老金886.45萬元
為嚴防社會保險欺詐,江蘇建立健全企業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信息平臺,全面推行醫保支付智能監控系統,依法打擊欺詐冒領行為。下面小編為你詳細的介紹相關情況,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江蘇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戶籍總人口的21.36% ,居全國各省之首,制度內贍養比(在職參保人數與退休人數比值)持續下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面臨諸如此類的問題該如何化解?今天下午,江蘇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在南京開幕,會議聽取了省政府《關于全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情況的報告》。
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主干,對于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生育失業等情況下的基本生活,健全收入再分配調節機制,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報告》顯示,2015年,全省企業職工養老、城鎮職工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3141.11億元,總支出2640.03億元,當期結余501.08億元,年末累計結余4685.13億元,總體上保持了安全、平穩、可持續運行的良好態勢。截至2015年底,全省企業職工養老、城鎮職工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2013.5萬人、2429萬人、1594.1萬人、1490.9萬人和1471.7萬人,比“十一五”末增長34%、31%、32%、29%和35%;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覆蓋率由“十一五”末的95%提高到97%以上。
為嚴防社會保險欺詐,江蘇建立健全企業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信息平臺,全面推行醫保支付智能監控系統,依法打擊欺詐冒領行為。“十二五”期間,全省共核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享受人員2493.91萬人次,查出虛報冒領人員837人、冒領金額886.45萬元,已全部追回;核查醫療保險待遇享受人員2229.31萬人次,查出欺詐冒領1078人次,違規金額496萬元,追回463萬元。
《報告》指出,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工作也面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從經濟發展情況看,經濟下行壓力向就業層面的'傳導效應日益顯現,人力資源市場需求減弱,去產能需要分流部分職工,農民工凈流入人數減少,這些因素導致新增參保人數增速明顯放經、中斷繳費人數逐年增加。從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看,15-60歲勞動年齡人口已連續三年下降且規模逐年擴大,社會保險擴面資源逐步收窄。
為此,江蘇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在其調研報告中建議,進一步突出社會保險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加快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省轄市市區實質性統籌。擴大省級調劑金的功能,由防范和化解重點統籌地區收支風險向縮小地區保險待遇差距拓展。逐步提高省級調劑金占全省繳費工資總額的比重,為實現實質性省級統籌創造有利條件。盡快將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整合并軌,實現主管部門、籌資水平、財政補助、保險待遇、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統一,從而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險體制。同時,科學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使用的效率性。全省社會保險基金依法以銀行存款方式投資的,應由省財政廳統一組織公開招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強與銀行的談判能力,提高投資收益率。在大力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的基礎上,認真組織實施分級診療制度;制定差別化、階梯式的醫保基金支出政策,對參保人在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就醫設定不同的報銷比例,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可以享受較高的報銷比例,使醫保基金效益最大化。對凈結余偏多的險種,應從參保人的實際需要出發,適當擴大支出內容。此外,加強社會保險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促進入社、財政、國稅、地稅、衛計、工商、民政、公安、審計等部門信息互聯互通。嚴肅查處各類社會保險違法違規行為,切實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構成犯罪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社保基金投資選擇資產組合,應當堅持安全優先,兼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