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基礎會計課程講演練評一體化教學模式論文

            時間:2024-09-23 20:41:48 會計統計 我要投稿

            基礎會計課程講演練評一體化教學模式論文

              “基礎會計”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的入門課,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與實用性,必須向“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中心,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方向發展,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以市場需求為目標,能力培養必須融入整個會計工作過程。而“講、演、練、評”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因此,對其進行探討十分必要[1]。

            基礎會計課程講演練評一體化教學模式論文

              一、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在日常教學中,有些院校的“基礎會計”課程是將理論課與實訓課分開進行教學的,理論課安排在第一學期,實訓課安排在期末進行為期一周的實訓教學。有的學校理論課和實訓課不是同一個教師任教,理論課教師為學生講解會計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而實訓教師將第一學期所學的基礎會計課程的相關理論和方法等會計基本知識應用到實訓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講解操作要求并布置任務,然后進行巡回指導,及時幫助學生糾正實訓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目標和教學任務。但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完成教學目標,但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脫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另外,本門課程考核方式單一,大多數院校是以傳統理論考試為主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方式不能考查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不能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二、“講、演、練、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應用

              (一)講“講”是指理論課教師在課堂上詳細講解理論知識,充分利用板書、多媒體教室及實訓材料進行“講”

              這種方式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訓教學相結合,主要采用案例教學、問題分析式、討論式等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例如,在教學生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核理論知識時,教師要提前準備供應單位的發貨票、銷售發票、銀行收賬通知等原始憑證,先利用多媒體展示這些憑證,讓學生從中找出這些原始憑證的共同要素,再講解原始憑證的基本內容、填制。最后讓學生思考原始憑證填制有錯誤,該怎么辦?引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再講解原始憑證的審核內容。

              (二)演“演”是指教師在講解的同時通過多媒體進行演示,有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發料憑證匯總表、產品成本計算表、工資匯總表等這些自制原始憑證,學生面對這些自制原始憑證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很難正確地填制完成這類自制原始憑證,下面以“發料憑證匯總表”為例說明,如何在講解同時通過多媒體進行演示。首先,教師先通過多媒體將“領料單”和“原材料加權平均單價計算表”展示給學生,講解“發料憑證匯總表”的“加權平均單價”欄目根據“原材料加權平均單價計算表”填列,“發料憑證匯總表”的“數量”欄目根據“領料單”的“數量”進行匯總填列,“發料憑證匯總表”的“金額”欄目根據“發料憑證匯總表”的“數量”乘以“加權平均單價”填列;然后,教師提問:“這張‘發料憑證匯總表’說明發生什么業務呢?如何進行賬務處理呢?”引發學生思考,再講解根據“發料憑證匯總表”編制記賬憑證,并根據記賬憑證登記相關賬戶,這樣就體現了在“講”的過程中完成理論知識和實訓教學的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練“練”是指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演示,親自動手反復練習

              學生可以在教師完成講解知識的課堂上進行練習,以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體現學以致用;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下載與本課程有關的資料進行練習。

              (四)評“評”是指教師在講、演、練之后,針對學生練習的結果進行評定

              教師針對學生掌握的專業技能程度以提問方式進行現場點評或階段效果測評。課堂點評時,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在課堂練習中的優點進行表揚,然后再對學生練習中的錯誤和不足的地方進行批評指正,這樣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基礎會計”課程的興趣。當然,評價是根據不同練習的具體內容,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4]。階段效果測評,即在學生完成會計核算方法內容學習后,教師為學生設計一套完整地將基礎會計理論與實訓相互結合的模擬情境,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模擬情境中的會計業務,這一測評過程既可以使學生鞏固基礎會計理論知識,使其理解會計核算流程各個環節,又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會計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根據學生實訓材料的各項內容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將實訓成績列入本門課程期末考核成績,并使其占一定比例,這樣學生才能認真地、積極地完成這項模擬情境任務,進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三、結語

              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實施“講、演、練、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效果顯著。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基礎會計”課程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為后續專業主干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基礎會計課程講演練評一體化教學模式論文】相關文章:

            計算機基礎微課程教學模式12-07

            淺析職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12-11

            略談基礎會計的課程開發論文03-09

            出納會計課程企業化教學模式分析論文02-27

            中專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論文03-12

            項目導向下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運用論文03-12

            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做模式分析論文02-21

            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探析論文03-15

            CDIO的嵌入式系統課程教學模式論文02-28

            論高職院校珠算課程教學模式論文02-28

            • 相關推薦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