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大學生就業指導:先就業再擇業更務實

            時間:2020-10-20 19:58:14 職場動態 我要投稿

            大學生就業指導:先就業再擇業更務實

              “現在工作不好找,國企、名企不好進,如果國企沒有機會的話,我就試一下私營企業和小企業,總比呆在家里強。”前天,在沙河口區人力資源市場舉行的大學生畢業季專場招聘現場,大連海洋大學應屆畢業生隋國斌如是說。記者從招聘會和在連高校了解到,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求職更加務實,觀望的少了,找個工作先干著,“騎驢找馬”的就業模式已成共識。

            大學生就業指導:先就業再擇業更務實

              兩天迎來近6000名求職大學生

              從本月13日開始,沙河口區人力資源市場將連續在三個星期的星期五、星期六舉行三場不同特色、滿足不同需求的新一屆大學生畢業季專場招聘會,參與此次專場特色招聘的300余家企業將帶來10000多個崗位,為大學生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首場招聘會的兩天時間里,進場的100多家企業提供了涉及電子商務的銷售、售后、運營、管理、設計、美工、財會、倉儲、物流、人力資源、軟件工程等20多個種類3000多個崗位。

              據沙河口區人社局統計,兩天來,進場求職、咨詢、遞交簡歷的大學生接近6000人,其中還有一些大三學生前來咨詢、遞簡歷。 1200多名應屆高校畢業生現場與80多家企業達成了就業意向,800多人在沙河口區人力資源市場留存個人資料,希望通過人力資源市場找到理想的工作。

              “先就業后擇業”求職更務實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與往年相比,傳統就業觀念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減少了。大連工業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張雨說,就業形勢嚴峻,讓家長和學生降低了心理預期,不再抱著“非國企、外企、大型民營企業不去”,而是有個過得去的工作先干著,一邊積累經驗一邊再尋找更滿意的工作。

              記者通過與一些求職大學生交流發現,大學生求職更加務實和注重長遠發展,對崗位、薪酬待遇的要求也更加現實。遼寧建筑職業學院應屆畢業生顧兆麟說: “不管是什么工作性質,什么樣的單位或者企業,能讓自己盡快成長起來,這是最主要的'。每月工資 2000元到 3000元就行。 ”大連工業大學應屆畢業生于夕媛告訴記者,自己沒有太多工作經驗,不能好高騖遠,愿意從最低端的工作做起,一點一點來,她期待的工資是交完社保以后 3000元左右。

              支招

              大學生在校多實踐有利就業

              記者了解到,雖然多數高校畢業生經過了有關電子商務的專業教育,但是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成為他們求職不可逾越的短板。要想把教育成果轉換成生產力,還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實踐鍛煉,或者是經過社會培訓機構的二次培訓,才能真正達到獨立完成工作任務的要求。

              大連奧孚傳媒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告訴記者,面試的學生基本上都是應屆生或者還沒有畢業的學生 ,很明顯能看出他們在社會經驗方面有許多的欠缺,實際上他們在學校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和一些專業的技能培訓,這樣對盡快融入社會和工作很有好處。 姜華 董明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張星

              大學生創業別只盯熱點更要接地氣

              今年畢業季即將到來,在不少大學生仍在忙于求職的同時,一些大學生則通過創業實現自己的夢想。近日,記者走訪多所在連高校采訪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熱情高,但創業項目的選擇偏向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電商、網絡產品應用等行業成為大學生創業首選項目,“接地氣”的少,真正能干起來的不多。

              遼寧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大四學生李文秀正在為創業項目尋找合作商家。由他帶頭創辦的“高校-微生活”微信公共平臺通過“oto”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打造出一個校園內的“網絡商業街”,學生們可以在這里獲得查詢課程、團購物品、訂餐等服務。該項目成立至今不到1年時間,已吸引了3.5萬名訂閱用戶,并初步實現盈利。

              與李文秀一樣,今年畢業的張婷婷也有著一個創業夢想,她的項目是一份基于云服務的企業人員管理軟件,但不同的是,如今她在創業過程中遭遇到“空有項目、沒有資金”的尷尬境地。“當初想到創業時,第一個想法就是通過技術創業,利用掌握技術的優勢增加創業后在項目中的話語權。 ”張婷婷告訴記者,她也曾帶著項目找過一些銀行、創投申請貸款、扶持,但多數人對項目前景并不看好。

              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大學生開辦創業項目后,對于前景想象得過于美好,忽略了項目落地后的實操可行性,加之對市場把握不足,在微盈利與微賠本中艱難存活,甚至一些項目還在處于理論階段便不幸“夭折”。

            【大學生就業指導:先就業再擇業更務實】相關文章:

            職業規劃:先就業再擇業?01-18

            大學生擇業就業心理分析08-16

            淺談就業與擇業08-22

            先活著再賺錢的創業戰略07-16

            先創業再畢業網上開店感悟12-10

            大學生就業擇業觀調查報告11-23

            就業擇業三大法寶09-14

            考研與就業哪個先09-03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學習總結07-21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09-17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