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2017西方心理學考研復習:起源

            發布時間:2017-11-15 編輯:少冰

              隨著2017考研的接近,考生們也都在積極復習備考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關于2017西方心理學考研復習:起源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的閱讀。

              西方心理學的哲學起源:

              一、古希臘、羅馬時期哲學心理學思想

              (一) 古希臘早期哲學心理學思想

              泰勒士(約前624-前547)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其思想是古希臘最早唯物主義心理學的開始。

              畢達哥拉斯(約前580-前500)區分了身體與靈魂。把靈魂分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只有人的靈魂三者齊備,動物只有后二者而沒有理性。其思想是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的開始。

              恩培多克勒(約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說”(土、火、水、空氣)。

              (二) 古希臘繁榮時期哲學心理學思想

              柏拉圖(前427-前347)把人分為三個等級(哲學王、武士和勞動者),又把靈魂分成三個

              部分(理性、意氣和情欲)。這是西方心理學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現象三分法。(后來康德明確提出)

              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論靈魂》。認為靈魂和身體是合一的,可通過身體、行為間接了解靈魂。最早提出演繹法。

              (三)古希臘晚期和古羅馬時期哲學心理學思想

              1、懷疑學派(皮浪)

              2、伊壁鳩魯學派(伊壁鳩魯)

              3、斯多噶學派(芝諾)

              4、新柏拉圖學派(普羅提諾)

              二、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哲學心理學思想

              (一) 中世紀哲學心理學思想

              奧古斯丁(354-430)提出內省法。

              (二)文藝復興時期

              達芬奇(1452-1519)提出影響距離知覺的五種因素:①線條透視、②節目透視、③空氣透視、④移動透視、⑤雙眼視差。

              三、近代哲學心理學思想

              (一)概述

              培根(1561-1626)“知識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義經驗論原則。首創歸納法。

              笛卡兒(1596-1650)雖未正式提出“反射”這一術語,但提出了反射論思想。在心理學史上被稱為反射動作學說的創始人。描繪了反射活動的模式。

              (二)經驗主義心理學思想

              1、英國的聯想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霍布士、洛克、貝克萊、休謨、哈特萊、布朗、詹姆斯•穆勒。

              △洛克提出“第一性質”,指物體的體積、廣延、形狀、運動、靜止等。

              2、法國的感覺主義心理學(拉美特利、孔狄亞克、狄德羅、愛爾維修、費爾巴哈)

              3、理性主義心理學思想代表人物:斯賓諾莎、萊布尼茨、沃爾夫、提頓斯、康德、赫爾巴特、陸宰。

              西方心理學的科學起源:

              一、古代醫學和生理學中的心理學思想

              希波克拉底(約前460-前370)西方醫學之父。提出體液說(黏液、黃膽汁、黑膽汁、血液)。

              加倫(蓋倫)(130-200)提出氣質類型說。

              二、天文學與心理學

              三、生理學與心理學(#人物與主要成就)

              (一)關于腦機能的研究

              1、加爾的顱相學

              (顱相學雖然在西方風行了一個世紀,但其缺乏科學依據。)

              2、弗盧龍的大腦統一機能說

              3、布羅卡言語運動中樞的發現

              4、運動和感覺中樞的發現-——弗里奇和希齊格

              (二)關于神經生理學的研究

              1、 【貝爾——馬戎第定律】(# 概念)

              貝爾于1807年發現脊髓神經的后根只傳導感覺刺激,前根只傳導運動沖動,證明了傳導感覺刺激和運動沖動系由不同的神經纖維分擔,這就是著名的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差異定律。1819年,馬戎第也獨立地發現了這個定律,所以這個定律也稱“貝爾——馬戎第定律”。

              2、 赫爾姆霍茨對神經沖動傳導速度的測定

              他于1850年第一次對神經傳導的速度進行了測量。他用自己發明的筋肉測量計,以電刺激蛙的神經,然后測量筋肉伸縮和神經長度的關系,測量結果發現蛙的神經傳導速度每秒不到50米。后來他對人的神經傳導速度進行了測量,結果發現人的神經傳導速度為50~100米每秒。其研究的重要意義是使心理學家認識到心理過程是可以實驗和測量的,過去無法形容的“靈魂”居然可以時間化,從而打破了心理不能實驗和測量的神話。

              (三)關于感覺生理學的研究

              四、物理學與心理學——心理物理學

              韋伯定律

              K=△I/I 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數量法則。

              “觀察彼此對象間的差異時,我們所覺察到的不是絕對的差別,乃是相對的差別,這是在幾種感官內都曾得到證實的觀察。”

              “我們把兩件東西比較而觀察其差別時,我們并不是看到這兩件東西的差異,所看到的乃是這個差異對于所比較的東西的分量之比。”

              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

              S=KlgR 第一次把物理學的數量化測量方法帶到心理學中,提供了后來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工具。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