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包頭固陽縣著眼于強化村干部隊伍建設、優化村班子結構,積極為大學生“村官”進村“兩委”班子搭平臺、鋪路子。在村“兩委”換屆中,產生了全縣首位大學生“村官”村黨支部書記。
建立幫帶工作機制。建立鎮村干部結對幫帶機制,即鎮領導、鎮機關干部、村干部同時聯系和幫帶1名大學生“村官”。鎮領導從思想上幫帶,開展定期約談,了解工作情況和思想動態,及時進行教育引導;鎮機關干部從實踐上幫帶,傳授開展農村工作的方法、經驗,提高實際工作能力;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從實際工作上幫帶,幫助熟悉了解村情民意、參與村級事務。通過結對幫帶,使大學生“村官”盡快進入角色,縮短農村工作“磨合期”。
建立多崗鍛煉機制。根據大學生“村官”自身實際,由村里安排從事宣傳報道、檔案整理、材料寫作、遠程教育等工作。通過“壓擔子”鍛煉的方式,讓大學生“村官”擔任一定的職務,分管一塊工作內容,讓他們在崗位上發揮才干、鍛煉能力。同時按照“到村工作為主,多崗鍛煉為輔”的思路和要求,每年有計劃、分批次安排大學生“村官”到鎮機關相關職能科室進行鍛煉,提高他們規范辦事、按章理事的能力。在2014年的精準扶貧“三到三定”活動中,共選派17名大學生“村官”到村參與幫扶,進一步拓展了大學生村官的工作思路,提高了工作能力,也促進了大學生村官與農民群眾的溝通和交流,促使黨員群眾更加了解、熟悉大學生村官。
建立參選競選機制。針對村干部后繼乏人的問題,堅持把留村任職作為大學生“村官”培養選拔的重要方向,提出了“三個明確”,即明確大學生村官可以依法參選,明確大學生村官當選不占村干部職數,明確是黨員的大學生村官可參加黨組織換屆選舉,明確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1年以上的,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由村選舉辦法明確選民資格,可以參加村民委員會選舉。在縣電視臺、《固陽時報》等開辟專題專欄,廣泛宣傳優秀大學生村官的先進事跡,讓黨員群眾了解認可、主動推選。目前,全縣已有6名大學生“村官”進入村黨支部班子,下一步,還有1名大學生“村官”將參與村委會主任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