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老子的名言警句

            發布時間:2017-06-22 編輯:唐麗

              老子是我國古代的到家學派代表人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老子的名言警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眾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2、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3、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4、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5、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老子的名言警句

              6、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9、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1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14、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6、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7、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18、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19、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20、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2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22、希言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5、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道德經》第十八章

              2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8、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9、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第五章

              3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31、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第七章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3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34、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道德經》第十九章

              35、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3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7、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38、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39、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4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41、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4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4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44、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45、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46、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8、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49、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0、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54、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相關推薦

            最熱門推薦Hot Top

            名言網©YJBYS.com

                    <pre id="bbfd9"><del id="bbfd9"><dfn id="bbfd9"></dfn></del></pre>

                    <ruby id="bbfd9"></ruby><p id="bbfd9"><mark id="bbfd9"></mark></p>

                    <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

                      <th id="bbfd9"><form id="bbfd9"><dl id="bbfd9"></dl></form></th>

                      <p id="bbfd9"><cite id="bbfd9"></cite></p><p id="bbfd9"></p>
                      <p id="bbfd9"><cite id="bbfd9"><progress id="bbfd9"></progress></cite></p>
                      飘沙影院